相約住在倫敦的朋友同遊 Copenhagen 和附近城市,參觀多個地方,吃了多餐,第一個印象是服務人員都有禮有笑容,沒有急趕快手做完想長話短說的態度。
第二是處處都寫得清清楚楚,是那位丹麥建築師的設計,而內𥚃的不同裝置如燈飾、藝術品等等,亦列明是由那些丹麥工藝師所做,那尊重和欣賞自家人的風氣,顯而易見。
以丹麥只有五百多萬人口,能培育出各類人材,不能不說政策成功。
遊走了一個星期,對這個國家和友善人民有很好印象,於是細看書本,好奇想知道為何丹麥會有優良政策,平和民風。
原來丹麥在十三世紀時國力最強盛,有大片國土,亦統治挪威和瑞典兩國,然後十五世紀後開始打敗仗,先後失去兩國。
到1864年被Prussia (德國前身)取得南部兩大片土地,失去40%人民,成為現在的細小國土,只有五百萬人口的單一種族國家。這個敗仗,對丹麥人打擊很大,人民很自卑。
那時一位牧師哲人,想到以這數量人口,往後國家富強安穩,得全民有思考能力,能討論政策,成為一個commited community,大家分享經驗互相支持才成,追求cooperation 和equality 這兩大理念。
首先是教育,在各遍遠地區建特殊學校,收十幾歲的少年入住入讀一年,基本知識外,主力教人際關係,各項美術、音樂、手工藝、農耕等科目以啓發潛能,和最重要的辯論和哲學兩科,令年輕人思考,和有表達能力。
這學校,到目前有七十五所,近年又加建為成年人而設的類似學校,讓任何年紀的成年人可以持續學習。
合適有理念的教育,的確是為國為民的最重要投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