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06日 能否以購買力影響市場?


上星期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停下,肚子餓了想找點吃的,在那二千多呎的小超市內,吃的喝的五花八門,選擇多得眼花繚亂。仔細察看下,滿店子都是加工食物,以汔水和糖果等甜食最多,亦有不同化學果子味道的水,加入了增稠劑、穩定劑的乳酪食品,經超高溫處理(UHT) 的牛奶 (註一),和有各種各樣増味劑、防腐劑及化學成份的包裝麵包糕餅等食物。

就是找不到較天然的食品,如純果汁,果仁,乾果,黑朱古力等。好奇下查看店內所有飲品食物,唯一沒有加入化學物質的只有礦泉水和海鹽薯片。心內倒抽一口涼氣,怎樣人類的吃用「進」化至此。

超市的食物,反映了市民的喜好?主導了市民的選擇?

這的確是個較小的商店,在大型超級市場內可找到新鮮蔬果魚肉及天然食物,但以數量計,仍然比較加工食物少很多很多。

我們常說空氣污染嚴重,呼吸時吸入很多灰塵及化學物質,看到食物包裝上註明的種種化學成份,怎能不奇怪為何這些食物會如此暢銷,我們一面罵污染一面自願吃下化學物質?

在媒體上宣傳各類加工食物是天文數目的費用,而天然食物,如時令蔬果,鮮美魚肉,美味果仁乾果的廣告絕無僅有,是因為沒有需要?沒有想像空間?是反映了加工食物利潤奇高?

店內林林種種的汔水糖果甜食,都要用大量糖份,可能是蔗糖,甜菜糖或現今最平易的高果糖玉米糖漿 (把玉米經多重化學工序變身為糖漿, 註二),看到這些食物在店內所佔的面積,很自然地和現代人的肥胖,糖尿等問題劃上等號

為了提供這些多吃有損健康的食物,一定動用了大量農地種植甘蔗,甜菜和玉米。

當年到亞根廷旅行,租住度假屋,到超市買咖啡作早餐飲品,在一列十多呎長,由地板到天花的層架上,有百多個不同牌子、不同用法的咖啡產品,有即溶的咖啡粉,亦有要用咖啡機泡製的已磨咖啡豆,奇怪是全部都加入了五分一或以上的蔗糖。

為何顧客沒有了隨意調節甜度,或完全不要甜味的自主權?

最後要到咖啡店內買咖啡豆即時磨碎,才能得到沒有糖的咖啡粉。當地人解釋,加了糖可宣傳產品方便快捷易用,蔗糖在本土大量生產,價錢遠較咖啡平易,如此預先混入咖啡中,可拉低售價,糖的份量愈高,價錢愈低,吸引市民購買,反正甜是容易討好的味道。真正是愚民,又肥民的策略。

在歐洲旅行時,早餐提供的飲料一般都是咖啡、茶、牛奶和果汁,久不久會遇到要求以汽水伴早餐的美國旅客,常令侍應和其他歐籍人士側目。在法國聽開餐館的人說,法國人的傳統習慣是吃中飯和晚飯只佐以酒或水,兒童例外,常有美國人客,一面吃法國餐一面喝汽水。現在美國平均四分之一人痴肥,這樣把汽水當水喝,自然不會意外。

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政府鼓勵農民擴大農地,以現代科技工業式生產 以玉米為首的農作物, 產量大增引至價格下瀉,政府則以現金支付差價,補貼農民的收入。由是做成惡性循環,農民為增加收入,努力增產,加種玉米,反正無論價格如何下趺,都有政府支持。

這市價低下,卻背地裡由政府資助生產的玉米,除作動物飼料外,經多重化學工序變身為高果糖玉米糖漿 ,是美國最平易的甜味材料,自始可以大量加入食物中,吸引人類的原始嗜甜本性。

上星期的文章提到,看到對山種植玉米,農夫的大型機車要來回在農地上走動多遍:翻土,下防蟲藥,除草劑,化肥,蟲藥等,消耗大量汽油外,亦帶來廢氣及化學污染。

而有機耕種需要多些農地才能生產同等量的食糧,在地價高及農地短缺的環境下,推廣有難度。

汔水糖果及其他加工食物,我們能否少吃點,騰出土地種多些健康食物,順道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作為消費者,我們能用購買力,精明選食材,影響市場和農產的走勢?


註 一。 研究指出,經超高溫殺菌的牛奶,會把蛋白質分子改變,還是少喝為妙。
http://www.westonaprice.org/modern-foods/ultra-pasteurized-milk

註 二。看完高果糖玉米糖漿的複雜化學生產過程及可能受水銀污染後,實在怕怕。
http://www.naturalnews.com/032948_high_fructose_corn_syrup_glutaraldehyde.html

註 三。BBC 特輯 'The men who made us fat' 十分精釆,分析了自七十年代開始在英國和美國出現的肥胖趨勢,是受到錯誤政治經濟決策的成果,指出了幕後多位主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H__aIEF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