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買了長春社出版的「綠活日誌」日曆,已很久沒有用這樣一天撕下一張紙的日曆了,西曆、農曆、中西節日並重外,加有環保知識,季節飲食的宜和忌,非常實用。而那張撕下的過氣日「紙」,成為非常就手的草稿、記事紙,很有心思的製作。
日曆上畫了當天月亮的形狀,能看到圓月、半月、彎月和復圓的漸變。想到法國現在流行的農耕用月曆,基本上以月亮的圓缺、位置高下,決定在田內最合時而的工作。
這本「綠活日誌」,也列出了廿四節氣和解釋,如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天氣回暖 ,萬物更新,是農業活動開始的標誌。」
餘下的廿三節氣繼續解釋一年內天氣的轉變,中國以農立國,對天氣研究仔細,以便利農民工作,是理想當然的事了。
可惜雖然自小知道這廿四節氣,但像很多傳統知識,一直照單全收,但不明所以,例如如何計算等,只歸入為深奧的學問,沒有想到要深究。
今回買了這日曆,將會帶到法國繼續使用,便思索究竟在法國這廿四節氣是否仍然正確了?這廿四節氣是依據月亮圓缺而定嗎?法國的二月初仍舊寒冷,要到三月中才略有春意,那麼廿四節氣是否和經緯度掛勾了?
但中國南北天氣不也是大大不同嗎,怎能共用同一曆法以輔助耕種了?
自覺十分無知,幸好現在網上知識豐富,查找一會便真相大白。
原來廿四節氣是依據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週,即三百六十五天而定,地球每移動了十五度,約兩星期左右,便是一個節氣,因此廿四節氣在一年內平均分佈,以前怎麼沒留意到?
廿四節氣把一年分作廿四段,展現四季變化:冷熱、乾濕、雨量、日照長短、農作物收成等等。這以太陽為首的曆法稱為陽曆,而以月亮圓缺計算的稱作陰曆,日常用的曆法,實是陰陽曆並用,俗稱農曆,因兩者都有輔助農民耕種的優點。
節氣中包括小雪、大雪,但中國南部溫暖不下雪;中國的中部,和我所住的法國地區經度差不多,二月初同樣的寒冷,仍未有春意,
不宜耕種;中國北方,冬季更長了,且以畜牧為主,對天氣變化,沒有南部魚米之鄉,生產大量蔬果五榖的緊張。究竟這廿四節氣是形容那地區的天氣了?
原來廿四節氣,是以黃河流域的天氣變化而制定,其他地區,只能用作冷熱轉變,和日照長短的參考。相信各地農民要加入很多地區智慧,自動調節,才能令這廿四節氣更有意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