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每星期到有機食物商店購物一次,總覺得在有機店工作的人特別友善,香港如此,法國也一樣,加上是異國人,來數後次後他們已認得我了。上星期如常購物,收銀是位新來的中年女士,把所購物品過機時,抬頭看了我的面孔數回,終於小聲問我是否日本人。
回答來自香港。見她如此問,想到店內有日本醬油、紫菜、麵豉、醃漬梅子等日式食物,反問她這裡是否有很多日本人客?話匣子打開了,原來她的兒子在大學修畢機電工程後,去了澳洲旅遊,沿途在果園做臨時工,旅途上遇到一位日本女孩,拍拖多年。
走完澳洲一圈後,仍沒有歸意,再到亞洲各國觀光,錢用光了又回到果園工作,樂而忘返,一去已八年。
兒子喜歡亞洲,相信不會回來了,也已三年未見面。而法國的文憑,在澳洲用不著,要再考試才成,對兒子的前途十分憂心。只能安慰說,懂英法日語,在商場上或出入口貿易有優勢,可向這方面發展。
心想,已三十歲,而完全沒有正規工作經驗,不易得到機會由低做起,若有能力自己創業尚可,這樣無了期地做臨時體力工作,的確令父母擔心。
想起舊居的鄰居農夫,有一女三子,大女是律師,長子繼承衣缽,務農,再下來是一對孿生兒子,一位在食品公司做推廣工作,另一個在大學唸建築,畢業後也沒忙於找工作,到東南亞旅行,最後在泰國某小島留下來,愛上了陽光與海灘。那裡有個法國人打理的小旅館,他在館內幫忙,換取免費住宿。
而找生活費用的方法,是每年五月回到法國家鄉,在附近旅遊區的咖啡店做侍應,到九月底旅遊季節完了,又回到泰國,那數月人工,足夠在小島享受無拘無束的生活。
兒子四十出頭,這樣的生活已過了二十多年,農夫每到夏天,看到兒子又回來做侍應,必然生氣又嘆氣,兩父子沒見面多年,覺得兒子浪費生命。
可惜沒有機會和這兒子談天,不知道他的想法。自然他自食其力,快樂滿足,要尊重他的選擇。只是常想,他有否後悔當年畢業後沒有即時找工作?現在因循,會否因為找不到別的出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