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1日 晚年怎樣花錢?


早前在河岸散步,認識了住在岸旁的英國畫家,他曾到香港數次,十分喜歡這美食天堂,遇到香港人便想起美味中式食物,特別熱情。最近和他談天,見他悶悶不樂,原來他七十三歲,同齡朋友開始離去,昨天探望一位相識三十多年的朋友,患了胰臟癌,相信是最後一面了。

去年另一位老好朋友,也患上同樣癌症,因家境富裕,醫生把他送往作各種不同的昴貴治療,仍舊在六個月不到內走了,那些治療,令朋友的最後數個月,在極其痛苦中渡過。

畫家說看到朋友的苦痛,已活了一把年紀,自己會選擇不作治療,把錢留給太太花。

想起一位護士朋友曾說,看到很多一生節儉,晚年把錢花在病床上的人。

又想到數星期前和英國朋友談天,朋友正為母親的投資安排煩惱,伯母八十歲,在二次大戰後的配給年代長大,一向小心消費,傢俬電器餐具全都用了三、四十年,鬆弛殘舊,煮食爐的四個爐頭只有兩個半可用,焗爐的溫度不平均,只有她懂得如何控制,平常只用退休金生活,到超市買快要過期的特價食物,慢慢享用。

但滾存了一筆四十多萬英鎊的積蓄,一直作數年期的長線投資。兒女曾提議更換傢具電器,母親會以年紀老大,買了不久便離去豈不浪費而拒絕。雖然喜歡旅遊,但習慣只以投資的利潤,和退休金省下來的積蓄,數年才出門一次。亦享受到名餐廳吃美食,若兒女付鈔的話,自己則免問。

今回朋友知道母親又在續五年期的投資,見年事已高,勸說何不取些款項,喜歡便出門旅遊,多買愛吃的食物,不更好嗎?母親反駁,錢花了往後大病,或要住老人院怎辦?其實伯母一向病痛不多,腦筋亦好,尚不玩樂要待何時。

如何消費,真是大學問,年少時要懂節制,以免老來沒有依靠,但習慣節省成自然,又忘了如何在大去前把錢花光 ﹣花在快活的事情上而非在病榻上。

和朋友討論,老人家是沿用數十年慣常生活模式,沒有理性想到要隨年紀而作修正。也許不能光作提議,人的自然反應是往壞處看,憂慮難免,得同時把數字列出來,令她清楚看到如何安全合理地提升享樂。

建議把四分一的積蓄,劃定為老人院及醫療費,絕不動用,令她心中安穩,其餘的四分三,假設再活多二十年至一百歲,足夠安全了吧,把錢分為二十份,每年可使用萬五英鎊享受生活,仍然沒問題。

朋友向母親解釋了,自然沒有聽到滿口贊同,人大了愈來愈固執,不易改變,但給予母親不同的思考方向,已決定把投資分為數份,部份屬短線,也算有點進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