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9日 點菜術



在雜誌上看到文章,教人如何在法國丶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的餐廳點菜,覺得題目有趣,也把自己的想法記下。


到外用餐,除了填飽肚皮外,有些人喜歡被服待的享受,不用動手便有得吃的便捷,而自己最喜歡是看看廚師有什麼點子,在食材配合丶味道變化和煮的方法上能否偷師,回家後可以煮出新意思。



 看餐牌時,基本原則是先把那些沒經廚師烹調的菜式除去,例如煙三文魚丶沒注明是廚師做的肥肝醬丶龐馬火腿伴蜜瓜丶切片風乾腸丶醃漬銀鯷魚等等,打開包裝紙後加數片香草便奉客,都是自己很容易買得到的食物,毋須浪費出外吃大餐的配額。

 
rhubarb 配肥肝 附覆盆子啫喱

看到配搭有新意,或做得別緻的會優先選擇,例如肥肝常配青蘋果以調和油膩感覺,有回看到用也是酸的 rhubarb 配肥肝 附覆盆子啫喱,效果極好,或甜點蘋果梳乎里以原只蘋果烤焗,賣相一流味道美外,欣賞廚師們下了心思,不因循煮同樣東西,亦非無意義的創意。

 
蘋果梳乎里以原只蘋果烤焗

另一個大原則是除非餐廳近海,又知道海鮮供應理想,否則在歐洲普通餐廳絕少點海產吃。香港人慣吃海鮮,和一般歐洲人對新鮮的要求相差頗遠。久不久遇到待應為桌鄰上菜,看不到是什麼但聞到氣味已知是魚的經驗,怕怕。



若真的來到靠海的海鮮餐廳吃飯,倒值得在點菜前問問有什麼是餐牌上沒有的魚鮮。餐牌大都列出大路貨,肯定天天能得到足夠貨源的海産。很多時廚師會從漁民買得少量當天捕獲的東西,尤以貝類為多,有時是太細小或數量不足等不能列在餐牌上,作自用或留給熟客。自己經驗是問了常有機會吃得時鮮美食。

煎小蟶子


炸軟殻蟹
在法國餐廳點肉類主菜的話,我偏向選乳鴨丶羊扒和鴨胸,其次是牛扒,最後才是豬和雞。他們煮豬和雞,都選油脂少的部分如豬扒雞胸,我一般覺得太乾身沒滋味。乳鴨丶羊扒和鴨胸,煮得七成熟,稱為粉紅色,鮮嫩美味。

 
乳鴨

到意大利餐廳吃飯,覺得前菜是他們最精采的部分,選擇多,廚師有表現機會,我最喜歡點什錦併盆 (antipasti misti),一次吃多欵食物,肚已大半飽味蕾滿足。往後傳統是吃一道意粉,和一道肉類,以前勞動多才要如此吃,現在意大利人已很少吃足三道了,多只吃碟意粉便離去。

antipasti misti


我倒不喜歡這道意粉,聽過無數意大利朋友及侍應,天花龍鳳地形容意粉如何手做,醬汁是用豬頸肉切碎加番茄香草慢煮數小時等等,手舞足蹈七情上面。我吃時相信因為沒有文化包袱,覺得永恆是一堆不同形狀的麵粉加一小匙醬汁,沒能吃出什麼大味道,是最本少利大的食物騙局。



話雖如此,仍會細看有沒有什麼地道特色,例如曾在西西里吃到下了醃漬銀鯷魚丶提子乾丶松子丶檸檬汁丶黑胡椒和橄欖油醬汁的意粉,味道豐富複習,口感亦好;在威尼斯吃的小蜆意粉,鮮美絶倫,這麼多年仍然記得。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普通餐廳,肉類的選擇多是煎一片牛丶羊丶豬或雞肉便上碟奉客。和法國不同,沒有醬汁亦少有配菜,頂多是一片檸檬數件焗薯,要另叫配菜,選擇亦不多,沙律或烤菜,非常沉悶。例外的是紅燒牛面珠和茄汁燜豬肚,煮得軟嫩入味很有水準,見到必點。



近年到西班牙愛吃 tapas 作正餐,tapas 以前是伴酒免費小食,現在是潮流食物,要付錢,但選擇和所用材料較以前多和好,創意亦多,較正餐吸引。除了放在吧檯上的涼食外,尚有寫在牆上的熱食,有菜有肉有海產,數歐羅代價便能吃到新鮮煮成熱騰騰的食物,在歐洲絶不容易。冷的熱的各吃數碟加一杯紅酒,已是美好一頓。



法國菜是貴族食譜傳入民間,廚師是份受重視的職業,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則相反,餐廳供應農民菜式,傳統上廚師是工時長的低技術工作,所以一般餐廳食物平平,若到有星星的餐廳吃飯,選擇容易多了,價錢自然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