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1日 無核, 無嗣與基因改造



在荷蘭朋友家中遇到他們的朋友趁暑假帶同兩名女兒來旅遊的一家四口,他們說正在討論小女兒的大學學科選擇,十八歲的女孩說拿不定主意讀什麼科目,每個月都有新想法,而歸根究底是讀了十多年書,極其苦惱,覺得大部分知識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不想再如此為學歷而讀書,計劃出來工作一年,見識見識又仔細想清楚才作決定。


不能不讚她聰敏,我是近年才心痛小時浪費了的美好學習歲月,而她已能看出中小學教育的不足。她父親是大學教授,說現在有人提倡以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例如讀醫的可給予病人症狀,要學生自行尋找分析可能性,由易入深地自發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習趣味。



令我想到去年朋友患癌,治療後對吃用十分小心,吃有機蔬果丶不吃肉類丶不用有化學成分的清潔用品等。最近知道她不敢吃無核葡萄和橙,以為是屬於人類基因改做的食物。我也不吃 GMO 食物,怕吃下異常基因外,亦不想這基因在大自然擴散,而更重要是加入的大都是抗除草藥的基因,這可是為方便農夫能輕鬆噴農藥而不影響所種的植物,即是說這樣生產的食物定附送農藥,免了。



言歸正轉回到無核水果上,朋友仍在吃香蕉,原來不知道香蕉祖先是有核的。這是一個例子,常令我想到為何生物課沒有解釋無核水果的由來(不知現在有沒有改善),這會是多麼有趣和實用的知識。



我一直知道無核水果是大自然基因變異的結果,人類欣賞不用吐核的便捷,以接枝方法助其繁殖,不能等同人為的基因改做食物。最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籍 “Plants, from roots to riches, by Kathy Willis, 才明白水果的基因是如何改變,才會產生無核水果;又為何有些果樹可自授花粉結果,有些要有其他同類果樹在旁才能結果子。



原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和所有動植物都有兩組基因 (diploid),各自遺傳自父母而來,在植物開花時基因分裂為二,花子房和花粉各得一組,花粉經傳播得以送到子房中,完成開花結果大業,單組基因結合成為兩組基因,這果定有果核。



植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長,數量多,在漫長歲月中在大自然氣候環境異常下會出現特變,例如一方沒有分裂,結合後成為有三組基因 (triploid) 的果子。



這果子如常長大成樹,開花,但那三組基因不能分平均分裂,這樹便沒有正常繁殖能力,然而若外來花粉降落子房中,仍能刺激生長果子,正確地說是果肉,而沒能留下有生殖能力的種子,成為啖啖肉的無核水果。



種子因負有開枝散葉的重任,內裡要存有很多營養以便日後落地生根發芽長大,而無核果樹少了這個需索,果樹丶花兒丶葉子特別壯大,長得快,果子亦肥大且數量多,也是農夫喜愛種植無核果樹的重要原因。



為了令這些沒有繁殖能力的果樹結果,例如英國人常用以煮為甜品的酸蘋果 Bramley 便是其一,要在旁加種正常蘋果樹以授粉。




好奇在網上查看 triploid 知識,才驚訝地發現 (於我而言)原來養殖的鱒魚 (trout),大部分是有三組基因不能繁殖的魚。自然界基因變異亦會產生有三組基因的鱒魚,但數量不多,且因沒有繁殖能力,未能留下子嗣。養殖的鱒魚是把魚卵加壓,令其不能正常地把母親的兩組基因分裂,加上父親的一組基因而成 triploid 鱒魚。



養殖這 triploid 鱒魚有很多優點,不會浪費精力產卵,全心全意吃飽睡覺快高長大全速得到一身好肉,大大減少養殖時間,且若偷走逃亡到河流,亦不能和正常鱒魚交流配種,沒有污染野生鱒魚基因的危機。



據資料這技術已能推廣至養殖 triploid 三文魚,但仍未被歷史較鱒魚悠長的三文魚養殖場接納,說是怕市民知道後會認為是基因改造食物而有所抗拒。真的有心,天知道普羅小市民所知的何其少。




一直記得吃生蠔要在有 R 字的月份吃,即是由九月開始到四月份止,解釋是蠔在夏季產卵,肉質瘦弱並不美味,加上天氣炎熱運送丶等待中亦易變壞。



然而近年留意到這慣例被遺忘了,在餐廳中四季都見蠔蹤,以為是現在運輸條件改善吧。自然又是自己的無知,有三組基因不能繁殖的蠔已然面世 !



沒有了要在夏季產卵的煩惱,可以四季供應無休止,和養殖 triploid 鱒魚同一道理,有三組基因的蠔快大肉厚口感豐足,縮短飼養時間,不會污染野生蠔的基因。。。唉,好處一大籮,但這樣受壓下出生的魚產,能否吃得安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