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認識住在 Bordeaux 的夫婦,那時太太快六十歲,有兩子一孫,是我遇到的外藉太太中,少有這個歲數而仍動作快捷俐落,很有朝氣,且仍瘦削,炎炎夏日穿上吊帶上衣仍舊可觀。去年見面時,她略微沮喪,說早前乘電車,竟有位女孩子讓座,是人生首次,自己沒有老的感覺,但歲月始終留痕,在別人眼中是老人了。
想起有回到英國小鎮探朋友,晚上乘公共汽車到鄰近城市聽音樂會,在等車時,有位持手杖的老太太來到,看到我這生面孔,滿臉笑容地問東問西,是那裡的人?為何在此地等等。知道是香港人後,問了當地近況,便提到她多年前到香港旅遊的經歷,說得高興時會揮舞手杖以壯聲勢。
數分鐘的交流,看到她閃耀的眼神,愉快好奇的心境。朋友說她九十二歲,唯一的怨言是數年前中風,雖然過後活動尚算自如,但不再能駕車,令出入不便,但仍舊樂於乘公共交通出外參加活動和人談天,是個快活的人。
身體這件機器老了,是沒辦法的生理現像,得學習從容接受,然而精神上能否保持“青春",不現老態?
想到英國朋友常為八十多歲的母親煩惱,伯母數年前翻新了左右盤骨,走起來不再痛楚,但不穩定,卻不肯用手杖,推說不習慣,走路時搖搖晃晃,看得心驚膽顫,三年來兩度滑倒跌斷左右手腕,又給駁回完好,反應是慢了很多,仍堅持駕車出入,不願改變,朋友極擔心會出意外傷及無辜。
朋友久不久探訪母親,都得把雪櫃內過期食物丶發臭牛奶掉棄,常為此和母親吵鬧。伯母習慣了很節約的生活,已和自身良好經濟情況脫勾。屋後的花園,不再能自己打理,又不願付鈔請園丁打點,明示暗示要兒子幫忙,倒忘了兒子同樣在衰老,工作壓力大之餘亦要打理自己的家,探望母親時只想坐下休息。
朋友說仍記得年輕時隨父母探望年邁祖父母,幫忙收拾房子打點吃用事物。回程時父母常埋怨祖父母固執,不願改變習慣和聽取兒女的意見,令他們在照顧上方便點丶輕鬆點。那時母親曾大聲對他說,若她年老時也如此表現,要大力拷她腦袋,令她清醒。
心中常擔憂是否到了某一個年紀,便不易、不願吸收新事物,愈來愈固執是否不能避免的路向?
最近鄰居到來談天,一對才六十出頭的英國夫妻,他們的女兒女婿和小孫子來度暑假,住了兩個星期。原以為他們會很開心的,怎料滿肚怨言,說女兒兩眼緊盯著智能電話,回覆
whatsapp
是不能延誤的大事,在飯桌上也如此,說很想抓起電話拋進垃圾桶中。
我說在香港所有朋友都如此,潮流也,會過去的,若反面傷了和氣不妙也。
鄰居又投訴女兒浪費,夫妻倆都換了新手機外,又為兒子買電腦遊戲機,令七歲小孫子也雙眼望著遊戲機,沒有以前那麼樂於和祖父母談天玩樂。
自己朋友的孩子大都如此玩遊戲機長大,人有我也要有外,獨生子女愈來愈多,那像我們小時候有兄弟姊妹陪伴玩耍,也就自然要玩可獨自一人做的玩意,如看電視看書玩機。鄰居聽了即時埋怨女兒沒有多生一兩名。怎樣全都是女兒的錯?
話題轉到食物浪費上,說女兒看到放久了的食物立即倒掉,不先細看是否真的變壞?能否翻熱循環再吃?我笑說英國朋友的故事,如何每回到母親家也有同樣表現。
鄰居舉例子証明女兒如何浪費,有天女兒一家到沙灘嬉水,計畫做些三文治作午餐,由女婿負責這工作,女婿取出人造牛油,
沒有細看便塗在麵包上,女兒走過看到人造牛油已過期且樣子亦不討好,責備丈夫不小心。女婿正打算剷去已塗抹的人造牛油,女兒已一手搶走麵包投入垃圾桶中,鄰居極度痛心這浪費。
我不想討論吃些少過期變質食物有沒有問題,把話題轉到人造牛油這加工食物,不吃最好,還未趕及解釋這油脂如何經過多重生化步驟改造而成丶營養蕩然無存外丶經改造的新份子更可以引起敏感及其他免疫反應等等。。。鄰居已用一向知道我對食物有不同見解而堵住再說下去。
他沒有興趣聽我的解釋,便判定是我對食物挑剔。才六十多怎麼表現如朋友八十多的母親一樣?
往後細想,他養育一對兒女,在工作上亦有成就,是個有能力的人,是否做父親和上司久了,是一向有領導能力丶給予意見的人,習慣成自然, 退休後沒有目標,便不思改變丶不細心聆聽丶不思學習?
我有點明白了,思維如何出現老態,是沒有主動吸收新知識,沒有接觸現在的潮流,是自以為一定對別人一定錯,如此這般成為一個不易親近丶固執,思維“老”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