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7日 眼光放遠點



 常出門旅遊,但未曾踏足紐約,令朋友們意外,都說紐約值得一遊。我也明白所有名城都有可欣賞的角度,只是紐約的排名一直不在心中高位,仍未找到挑起興致的原因。因此不免追問朋友為何喜歡紐約,希望找到令我心動的答案。

記憶中一位荷蘭朋友說覺得紐約好自由,什麼都可能出現,例如在街上曾看到穿上超人服裝拿著公事喼上班的人,沒有引起任何奇異眼光。我心中想,穿上超人服裝不是為了引人注意嗎?沒人留意太令那人痛心。自己沒有標奇立異的渴求,這樣的自由沒有吸引力。

另一位英國朋友說紐約博物館和藝廊極多,水準高,每天可觀賞不同展覽,看得心滿意足。這是他的興趣,自然如魚得水,留連忘返,但他喜歡的是藝術品,和紐約這地方並不掛鉤,把藝術品搬到地球任何角落,都能得到他的歡心吧。

又有位加拿大朋友說,她覺得紐約可愛的原因,是有很多不同種族,有中國區丶希臘區丶意大利區丶日本區等等,各有不同風情,可品嘗不同食物,是這城市的魅力。這意思我明白,因為有點像香港的環境。但作為遊客,最想感受的是當地文化氣氛,若要欣賞希臘丶意大利等,自然會去那裡旅遊,何必跑到紐約看二手風情?

新認識的意大利朋友亦對紐約有無比好感,她說道路寬闊筆直走得舒服,兩旁樓宇高聳入雲看不到天際,大都平面直角,用冷冰冰的現代物料建造,沒有引人遐想的歷史背景,人置身於那環境中,可以卸下意大利人這身份,做個面目模糊無包袱的人。

腦中叮一聲,拍案叫絕,終於得到有深意的答案,也是唯一由自身出發,說出紐約這城市給予她的感受,而不是光著眼於欣賞物質人事。自己沒有因為這意見而對紐約增加好感,倒是對意大利人有了多一點認識。
Cuneo, Italy

她在紐約的輕鬆感覺,當中有身為意大利人的獨有因素,例如意大利城市一般路窄彎多房子矮小,遍地有各代古蹟和建築,背後都有故事,有時代特色,有影響現今的歷史,走在街上,觸目各處景觀,都提醒那作為意大利人的背景,得承傳文化,依隨社會習慣而行事。
Sorana, Italy

Vicenza, Italy
近年認識了數對意大利夫妻,覺得他們都熱情友善,喜歡招呼朋友到家中作客,介紹各式美好事物。回請他們時會帶來多樣禮物,都是某地特產土產 。感覺到意大利人特別重視牌子,重視饋贈,重視本土食物,重視得有點盲目,有點過了份,有種上一代的老派傳統。


有這樣的背景來到大城市如紐約,一切超現代,大而寬敞,沒有迫人而來的長遠歷史文化,精神上鬆一口氣,不用緊張衣著言行是否合乎身份,可放下身段簡單做回自己。

某一程度上我們都在意別人的看法,言行舉止需要做到禮貌水平,但緊張到什麼程度,不同民族有不同要求。

最近朋友遊日本回來,訴說在地鐵車廂內,留意到所有在看書的人,都把書本用書套包裝,令人看不到書本名字,那樣便不用擔心別人因為他所看的書而對他下判斷。緊張自己形象,介意不認識的路人甲乙丙的眼光到這個境界,那無形壓力之厲害,不太正常吧。

今年回港,終於追上潮流加入 whatsApp 行列,方便親友相約見面。在朋友群組中,隨俗地久不久上載心怡的風光和事物,加數隻字作介紹,保持聯繫。不久朋友問為何照片中永遠沒有你的影子?首先想到的是我是攝影者自然拍不到自己,再想這代表自己老套,不善於自拍,唯有笑說清楚知道自己樣子如何,不用拍照。

更想說的是 look beyond ourselves,不要太看重自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想法,把目光放遠點,放鬆精神,風光更美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