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以除草丶殺蟲和抗霉藥為主。法例是只有在加工生產時加入的材料,才需要在標籤上註明,例如酒的成分會有葡萄和硫磺,但在種植時使用的化學物質,無論殘留了多少在飲品內,都不用表白。
全國平均計,葡萄得噴灑農藥十九次,和蜜桃丶薯仔一樣,但不是眾蔬果之冠,貌不驚人丶味道不非凡丶身價不嬌貴的蘋果,全年得吃藥三十五回!其他蔬果一般會下藥八至十二次。
也許以為每次用量不多,又可能所用的化學物影響不大吧。首先不能估計日積月累地吃,會有何深遠不易估計的健康問題,實例是一四年,Bordeaux 某酒區的學校,有二十三名老師及學生,當附近酒莊在噴農藥時,感到呼吸困難丶嘔吐不適而送院。地區政府趕快立法,區內酒莊不得在學校五十米範圍內噴藥,避免在上學丶放學等學生在戶外時段工作。
自然會想到那常常施藥的農夫們如何?他們坐在玻璃窗密封機車內,穿上長袖外衣。以衞生局的統計數字,呼吸系統問題和皮膚敏感症狀是農夫們最常有的職業病。
回說在蔬果上使用農藥,即除草丶殺蟲和抗霉藥,其中除草和殺蟲藥在所有蔬果中使用次數相差不太大,分別最大是下抗霉藥的數量,以葡萄為例,農藥中佔八成是抗霉藥。
文章內列出法國不同酒區噴灑農藥的平均次數,從數字中容易看到,在夏日炎熱乾燥的南部酒區,如 Provence丶Languedoc,使用農藥的次數低於平均值,隨著酒區北上,如 Bordeaux, Bourgogne, Champagne 數字節節上升。可推斷得多下抗霉藥,和天氣較冷較潮濕一定有關。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蔬果所需的熟成時間,快高長大早收成的下藥較少,而生長緩慢的蔬果,有多多時間譲蟲兒霉菌有機可成,也就得多餵吃藥物。在法國,長在樹上的水果一般在春天開花,四月開始結為果子,杏和櫻桃在六月便有收成,七丶八月有蜜桃,八丶九月是葡萄,而最深入民心的蘋果,熟成最慢,大部分九月才開始不那麼酸。掛在樹上時間愈長,招蟲引霉,定是蘋果噴藥次數是眾蔬果之冠的原因之一。
不少人會問以前如何?農藥未出現時如何解決問題?
農藥未出現時應該問題少點,那年代人口少些,自給自足多,吃的種類少,
吃來吃去都是那些適合氣候種植的家鄉食物,而勞動力大,以人力除草抗蟲不是問題。現在人口多了,胃口大,要求食物種類多,得從世界各角落輸入,要全年供應,加上商人貪財,得以大規模密集種植單一品種來應付,得開發氣候環境不一定最合用的地段耕種,有問題即以農藥解救,以保收成。
貪心的好例子莫如香檳酒,現在流行在喜慶丶朋友聚首時開香檳享用,市場需求増加,數個名牌子價錢高昂,已和酒味脫節,完全是名牌效應。為滿足需求,有錢賺為何不賺,然而產區地方細少,政府不准許擴大,有些農場的應付方法,是在原來一排排相隔約一米的葡萄藤中央,加種一行葡萄,即時增加了百今百產量,葡萄藤擠在一起,更容易沾染蟲患病菌,這個簡單,多灑點藥好了。葡萄藤太擠不能駕機車噴藥嗎?那就租用直升機在上空噴吧!
自從那回參觀了香檳酒區後,對那些名牌子香檳敬而遠之,幸好在法國能買到名不見經傳的有機香檳,價格可以,而有機紅白酒亦容易找到,若在餐廳喝酒,沒有有機酒供應的話,挑些來自炎熱酒區的酒好了,可以的話一定不支持那些使用很多農藥的農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