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 自律與流芳百世




看雜誌文章,指出歐洲 Gobee 公司在 2017年共享單車推出的四個月內,有六成單車被破壞丶私有。對大眾有利的計劃,若好好利用,大家得益,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不合作表現,破壞群體生活的互惠環境?經濟學家分析,在小圈子中,如以前的村落或現代的合作社,大家互相認識,在有贊賞的情況下,會做利己利人的自律行為,以持續安定安全的生活;而當群體太大,所作所為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又沒有信心身邊的群眾會做出好表現的話,便容易往下流做出自私行徑。

分析中以Airbnb Blablacar 作比較,參與者人數多且是個互不認識的群體,當提供服務和用家要在事後評論對家好壞,公告於網絡,給所有用家參考,是否再給予服務或接受服務,由此成為一個可贊賞的監察制度,大家便會加倍小心行為。人類得以贊賞機制或法治帶出理想行為,相當悲哀。

想起多年前參加冥想班,和同學分享學習冥想的原因,其中一位意大利女郎說,父母是前嬉皮士,思想開放,她自小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學校讀書,成年後覺得沒有道德操守可跟隨,有點迷失,不知應如何做人處事,所以喜歡參加不同的思考學習班,以補不足。

自己從小在宗教學校讀書,接收了神愛世人丶好人上天堂等等教導,但卻沒有信教,亦不視教條為人生戒律,因為自小學習的儒家思想,都是教授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足夠有餘,不用再加上宗教信仰作支援。

又想起多年前英國有追查族譜的熱潮,曾看到節目中一名藍領女士,發現幾代前原來家族中出了多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說若小時候知道家族有這名聲,會增加自信,在學習上可能用功些,爭取較佳表現。這意念可信,peer pressure 很有用,若祖宗丶父母丶親戚丶兄姐或好友表現優秀,都容易出現正面壓力,令人奮發向上。

最近看了辜鴻銘先生出版於1915年的書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這位生於賓城而在英國受教育的中葡混血兒,是精通多國語言丶哲學丶法律和工程的學者,學成後到中國工作,他在書中分析中西方在德育思想的同異,深入淺出道理分明。

他指出在農業社會,收成由天定,無名病患多,死亡隨時降臨,人民恆常面對不穩定生活,和對死亡的恐懼,需要有方法安靜心靈。在西方,以宗教信仰教授道德操守,以有來生面對死亡,以做好人可上天堂作鼓勵,是在法治外管理人民行為的方法,教堂作為傳播信息的地方。

而古老中國有儒家學說,教育思想行為,以學校取代教堂傳播道德觀念,尊師重道,忠孝仁義,敬重祖先等,令延續家族名望丶得子孫敬仰丶流芳百世丶名留千古的願望,成為接受死亡,取代永生或上天堂的訴求。

然而十八世紀開始科學研究突飛猛進,令人民對宗教神靈的存在開始動搖。而近年東方儒家道理亦已非主流教學科目,加上在以前的世代,整族人聚居在一起,繼承祖業,容易產生為後人尊崇的效果,現在家庭單元愈來愈細,族人可以各散世界不同角落,各自努力謀生,只重眼前和自己的利益,已不再思慮隔世名聲。教導自律向善的思維在漸漸消逝,世道人生將會如何找到新的平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