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 柳暗花明

 




 

在菜園收成了些少茼蒿丶蘿蔔苗和小蘿蔔,覺得生活終於重上某種軌道,知道在蔬果收成上可作的盼望,是在新國家丶全無朋友丶世紀疫情丶不能動彈下的一個安慰。

 

幸好有互聯網,只要有心,人在世界各地仍然可以保持聯繫,在法國朋友中,尤其是年輕那批,近年的改變較大。細想那自然如是,未到收成期,有需要有追求有能力的,自會找到更舒適的生活方法。

 

先說那對德國夫妻,曾是郵票拍賣專家的先生,原本計劃做木條家具,數年下來,終於放下,設計平平外,運費奇高,不容易得到理想利潤,他的理想一向以所花的時間計算,頗高的。

 

德國先生是個對喜好事物,有深入硏究認真學習很專注的人,小時候因喜歡集郵而成為謀生工作,另一嗜好是聽音樂,收集唱片外,亦有多座古老擴音器,似半高衣櫃似的,買下慢慢清理復修。

 

放下木工後,看似休閒了近年,其實不動聲色地收買唱片,不是單件地買,而是在散貨網站,當有人過身或要搬家,把所有唱片全數出售,他看數量和大概內容,出價買下。

 

然後分門別類,以超音波清潔,細聽音質,整理資料,分作不同等級小系列在網上出售。

 

太太在疫情下不能在市集出售毛織作品,工作減少,便負責清洗唱片,上載資料,和買家溝通,包裝後到郵局付運等等工作,超級能幹一腳踢。她做得開心,可接觸人外,新一代女性不能接受光花伴侶的積蓄。從文字中知道利潤上佳,多次說早上開機,收到的訂單利潤已夠整個月消費,有很甜蜜安穩的感覺。

 

另一對澳洲夫妻帶同小兒子到來,丈夫放下地產買賣工作,在小鎮買下河畔小旅館,親自動手翻新,頂層自住,有四間房子出租,夢想過鄉村生活。本身是位單車高手,常參加比賽,人緣好辦事能力高,是那種有 can do 想法的人。組織每月一次的單車遊,安排路線和午餐地方,廣交朋友,又曾和鎮內小餐廳聯手,借用在出售的古堡草地,有攤位出售本區產品,在戶外進餐,令小鎮增加生氣。

 

朋友們都說,在他入藉法國後,會支持他做該鎮市長,一定可以把靜悄悄的小鎮回復生氣。

 

可是他的如意算盤有點失誤,在努力下旅館入住率上升,人來人往清洗的工作量增加,太太忙得沒空做其他事情,請人的話,所付工資加上付政府的各項費用,很不划算。然後第二名兒子意外到來,太太更忙,接著疫情出現,收入變零,雖然政府有資助,但只夠維生,澳洲先生腦子在轉,有兩名兒子的學費要付,長遠如何是好?

 

人緣好有能力種下善因,去年五月得到澳洲舊同事推薦,成功得到當地某大地產公司地區經理職位,七月單人回雪梨上班,留下太太和兒子在法國,安排出售旅館,收拾行李,航機因機位有限一拖再拖,今年二月一家人終於團聚,展開新生活。

 

另一對年輕英籍夫妻,太太是畫家,作品在畫廊和網上出售,先生亦做網上生意,決定放棄倫敦的繁忙環境,在小鎮買下價平大房子,計劃自己動手翻新。雖然勞動力足,但經驗不足,房子的破爛程度遠超想像,且房子大用料多,費用不菲,亦超乎預算。

 

兩年下來改動不大,主力在維修結構和屋頂,然後太太意外懷孕,房屋仍髒亂不適合嬰兒居住。最後由父親出手幫忙,在附近買下河畔房產,前主人是惜花者,有美麗繁花大園地,典雅大屋和附屬小屋。小屋清潔企理可即時居住,小夫妻一家安頓下來,大屋需要清理翻新,沒有結構問題 。

 

安排是房產在父親名下,大屋作旅館出租房間用,一切工作及收入歸兒子媳婦,在疫情中不能望有收入,起碼住得舒服,可以安心迎接第二名嬰兒到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