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2日 Bra cheese 2011 與 French Paradox


上週末在意大利山城 Bra 參加 Slow Food 協辦的芝士博覽會,可免費試食的芝士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以法國和意大利的最多。這個展覽最可喜的,是並非困在一個巨型的展館中進行,而是露天地在 Bra 的大街小巷、廣場、花園及古堡大宅的平台中展出,九月底初秋的天氣晴朗而涼快,走走吃吃,是一個愉快的活動。

芝士分用牛、或羊、或山羊奶製造,但不同地方做成的芝士在質感和味道上的變化十分大,據解釋是和動物的品種、飼料、土壤、水質和生產方法有關係。芝士容易做,但做得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最高興的是,展出的大部份芝士都用未經高溫消毒的生奶製造, 回復到傳統的方法。原來很多研究証明,經高溫處理,奶內大部份營養和好的細菌給破壞,做成的芝士沒有什麼營養外,更像沒有了靈魂似的,變成千篇一律的味道,十分可惜。

至於沒有用高溫毒,奶內的壞細菌怎辦?問題是若農場管理完善,生畜健康,便不應有壞細菌,就像人類的母乳,毋須消毒,便是嬰兒清潔的食物。百多年前並不懂得保持農場衛生時,有嚴重食物污染問題,Louis Pasteur 先生提出高溫消毒方法,一直源用至今。其實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留下空間讓農場可胡作妄為,不專注於衛生情況。

現在市場上對生奶芝士的需求愈來愈高,間接逼使農場更小
心環境衛生和動物的健康狀況,直得支持,希望在香港亦能
買得到生奶芝士。

現代人對略肥的食物有戒心,只是很多飲食健康的研究中都有提及,傳統法國人常吃肥膩的食物,如牛角包、肥鵝肝、滿是肥肉的風乾腸、芝士、用牛油做的醬汁等等,但大都並不肥胖,而且患心血管病的人數,亦遠低於其他西方國家,稱這不能理解的事實為 The French Paradox

現在新的理論指出,很多身體必需的維生素都屬油溶性,只能從脂肪中吸收,我們在食物中除了要得到能量維持活動外,亦要有各種維生素和不同的微量礦物質,補給每天上千萬的細胞代謝、生產各種賀爾蒙指揮器官運作和令神經系統順利傳送訊息。

原來當身體在食物中得到所需的各種營養後,便會傳達吃飽了的指示,法國人吃的肥肉、內臟、乳脂等都有豐富養份,且味道濃郁,每樣只吃一小份,便有滿足飽肚的感覺,不會多吃。這才是傳統上法國人較瘦,和少心血管病的原因,沒有什麼難解的 paradox

相反的是,若所吃的食物沒有足夠的各類元素,身體對所欠的養份有需求,便會不停地發出肚子餓了的指示,希望主人吃多些東西,增加得到所需營養的機會。現今的加工食物,都隱藏大量澱粉質和糖份,加上流行低脂飲食,雖然豐衣足食,但攝取的營養可以極低。常留意到很多肥胖的人,都愛吃澱粉質食物和甜品,吃得多但欠營養,愈吃愈胖,亦因缺乏所需養份而引發各種疾病。

芝士是把牛、羊或山羊奶發酵後風乾濃縮而成,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乳脂內的各種維生素 (ADEK),而且經發酵的食物,容易消化吸收,亦比肉類易於存放,優點極多,時常吃一點也無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