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菜市場沒有了飽滿紅艷的番茄及紅椒,只餘黃綠白啡的蔬菜,色調立時相差遠矣。再想想意大利菜沒有番茄以前,是怎麼個樣子?肯定是完全不同的色彩和味道。同樣地,印度菜和四川菜的辣度,也是近數百年間,來自南美的辣椒普及後才演變而成,在這以前只有胡椒,那時當地的「傳統」菜,肯定不是艷紅火辣的了。
馬玲薯在中菜不常見,但在歐美,薯條焗薯和薯蓉,都是日常填飽肚皮的主糧。而粟米,大約是現今最大量生產的農作物,有常吃的甜粟米、粟米粉和粟米油,亦是畜牧和養魚場的主要飼料,而以科技提煉而成的高果糖玉米糖醬,大量用於加工食物和飲料內。粟米隱身於不同食材中,是現代人吸收最多的原材料。
white corn |
﹣ 玉蜀黍 ﹣
這裡出產的粟米最吸引,有米白、黃、橙、紅、啡和紫黑色等不同品種。但只有米白色的粟米才會完整地煮熟吃,顆粒極大,微甜,很耐嚼,吃了四分一個玉蜀黍已半飽了,味道及質感,和現代只是一泡甜水的超甜粟完全不同。
其餘的顏色粟米,除紫黑色外,一般磨成粉做粟米包及糕點,或用作動物飼料。
different colours corns |
早年到亞根廷旅行,看到這些色澤美麗的粟米,已奇怪為何外地只種黃白色的超甜粟,而不引入這些色彩悅目的品種。帶了不同顏色的粟米回法國種植,都長得極其粗壯高大,近七呎多,比甜粟米高近兩呎,要小心綁穩,否則風大便吹倒。但極遲
﹣接近盛夏才陸續開花,而超甜粟已結成果子了,到秋季又濕又冷時,只有米白色的粟米完全成熟有收成,其餘的顏色品種都發霉了。
今回來到秘魯,問當地農民才知,顏色粟米在不同地域及海拔生長,淺色的在低地,顏色深的宜在高山種植。原來粟米開花,不受植物本身的長大速度而影響,而是有特定的日數,日子足夠了才長花,顏色深的要較長日數,一般要有六個月在十度以上的氣溫才能完成開花結果整個程序。
顏色最特別的紫黑色粟米,則用來做啤酒(chicha de jora) 和飲料(chicha
morada),是山區土著的日常飲品,亦是我最欣賞的食譜。方法簡單,把粟米浸水一天後,放布袋中一星期讓其發芽,這個程令粟米內的澱粉質轉為糖份,加水略搞碎後煲滾。
做啤酒的話,滾後待冷至室溫時,加入釀酒的酵母,把糖份轉為酒精,當地傳統是存放在大陶瓶中,一面發酵一面用綿布隔濾飲用,是迷人的粉紫色啤酒,數天後飲光再造。
chicha de jora |
chicha de jora pot |
若做飲品,則在煮時加入橙皮, 肉桂和丁香,增加香氣,完成後是美艷的深紫色,味道和香氣,都像洋人在聖誕節時做的紅酒熱飲(mulled wine)。
chicha morada |
下回繼續談馬玲薯、番茄和辣椒在秘魯的吃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