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 也要欣賞他們的富裕


在亞馬遜河流域南部的 Manu Wildlife Centre 停留了數天,這是秘魯各自然保育區中,以動植物品種最多而聞名,只能乘小艇到達,整個保育區內沒有車輪。

住宿的地方,在樹林中央,木造的高腳房間,除衛生間外,四周沒有牆壁,以蚊網包圍,再加米色布簾,設計簡約而舒適,沒有電力供應,以蠟燭照明。

沒有電力又沒有汽車,雜音少了很多,早上五時天未全光,鳥兒的歌聲已不絕於耳,遠處有馬騮的哮叫聲,快樂地起來,所有野外活動,都在早上六時出發,盡用自然日光。晚上七時天全黑便吃晚飯,飯後到樹林內走走,看青蛙的蹤影,或在河上泛舟,尋找河畔的小鱷魚。每晚回到房間,在蠟燭飄忽的映照下梳洗準備就寢。這樣的安排,配合這樣的環境,蠟燭微弱的光線雖略感不便,但亦有浪漫的感覺。

不久收到紐約朋友的電郵,那裡剛受龍卷風吹襲,全市停電兼欠缺汽油,家中所有先進設備都光看不能用,沒有熱水,又不知雪櫃內的食物可維持多久不變壞,要買蠟燭照明,幸好只憂心又狼狽了兩天便搶修好,回復供電,己令他們有恍如隔世的感覺,重新欣賞屋內一切高科技產品。

現代舒適的生活,依賴很多配套設施,大都不受自己控制,遇到天災人禍,著實不堪一擊。

離開自然保育區後,來到秘魯北面,參加亞馬遜河生態遊,亞馬遜河不以風光如畫而聞名,河道寬濶水色泥黃,極目是無盡的天空,萬里無山,兩岸是樹木或農田,來到只想認識這河的獨特生態。

亞馬遜河分雨季和旱季,十一月到五月是雨季,河水逐漸上升,往後雨少,河水流出大海,水位緩慢地下降,而這水位的上落,達十至十五米之巨。在亞馬遜河岸居住的土著,要順應這環境而生活。

簡單地說,旱季時河水退去,露出岸旁大片肥沃的土地,趕緊種下稻米及玉粟;水淺魚現,易於捕魚。而雨季來臨前,要收成農產,退至高地居住,水量大增不利捕魚,但岸上土地面積減少,易於獵捕野生動物如鹿、野豬等。

遊船的活動,除了觀賞沿岸的動植物外,有一天安排在岸旁散步,順道參觀河岸居民的生活模式。我們一行人走進村內,小孩子便好奇地湧上來,也不怕陌生人,笑嘻嘻地打招呼,不一會更主動拉著我們的手一起行走。


 他們的房子,是很簡單的木造高腳屋,沒有門,亦沒有牆,只有地板、屋頂和半高的圍欄,屋下有雞鴨豬在走動。開放的空間一角是爐灶,以木柴生火,一張枱和數張凳是全部家俱,沒有睡房衛生間,衣服堆在一角,亦沒有自來水和電,以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居住環境了。


細看拖著我們的小朋友,笑容滿面,發育良好,衣著亦不襤褸,看到我們查問屋旁各果樹的名稱,主動摘下成熟的果子讓我們拍照及品嚐,有些酸得厲害,吃得眼睛也瞇起來,孩子們捧腹大笑;又帶我們看小雞及剛活捉的小鱷魚,一切令我們好奇的事物,都樂意分享。


土著們有祖傳的土地,收入低不用交稅,沒水沒電亦即沒有每月要繳付的費用,用過剩的農產和獵物換取其他生活必需品,孩子們上村內的免費學校,相信功課不多,在屋內看不到書簿,亦沒有玩具,小朋友習慣了在屋外嬉戲玩樂自娛。

和我們相處的時間內,父母大多在田內工作,或在屋內看顧嬰兒,只偶爾抬頭看看,完全沒有指示兒女要如何和外人應對,一切行動由乖巧靈俐的小朋友自發而生,亦不介意孩子跟我們一起走得老遠。

回程時和一位在當地生活了多年的美國人談天,他說朋友來探訪時,常對土著的居住環境和貧困表示同情,他總會加一句,這些人守著一片地,基本生活無憂,這裡絕少乞丐,亦不見孤獨的老人家,他們物質上貧窮,但親友鄰里間關係良好,也要欣賞他們心中富裕。

自然最好能兩全其美,和這些小孩子相處了一段短時間,只覺得已很少看到如此天真爛漫 ,活潑自如的小人兒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