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3日 美食「小」天堂


在秘魯東西南北上山下河地走了多個星期,這個比英國大五倍面積的國家,因地大加上陸路交通並不完善,久不久要回到首都利馬,轉車或轉飛機才能到達另一個城市。每次回到利馬,有鬆一口氣的感覺,可以安心在少數名廚主理的餐廳吃頓好的了。


利馬近年在有創意,亦有商業頭腦的名廚 Gaston Acurio 感染下,湧現一批有熱誠的廚師,他們的餐廳,大都裝修得雅致舒適,食物品質上乘,廚藝優良,服務亦有水平,可以形容為有米芝蓮水準,更吸引的是,價錢仍平易,利馬成為我心中的美食小天堂。



秘魯的地理環境變化極大,有回看到一個立體地理模型,整個國土可以左中右分為三個部份。左邊貼鄰太平洋的土地,包括首都利馬,是個沙漠,終年不下雨,因為海底的水流冷,沒能蒸發水份成雲雨,滋潤大地,沙漠緊貼海洋,那怪異難以形容。只有在河道流出大海的地段,有人做水道灌溉,才能在沙上種植蔬果。



中部是世界第二高的安第斯山胍,把國家東西兩區分割,因位處熱帶,在三千多米高原上,天高氣爽,早晚清涼,中午艷陽高照,雨露平均,倒宜於居住和種植。可惜山谷平地少,農地自古以梯田方式沿山而上,到現在仍只可以人力耕作。



山胍東面是亞馬遜河流域,四季濕熱,蚊蟲滋生,土地為萬千河道分割,亦非容易耕種的低窪地區。



這國土,久不久受 El Nino 的影響,豪雨成災,又在活躍地震區內,多個城市曾被移為平地。遠年歷史無從考究,但看三百多年的近代史,由西班牙人佔領後的欺壓苛稅,到獨立後,連年政局動盪,貪污腐敗,看不到有任何昇平的好日子。



怎樣看,都不像片福地,但人民,在那樣的環境下仍舊努力生活,且友善純樸。



到街市走走,沿海城市海產供應豐盛,不像紐西蘭或愛爾蘭等國家那樣,上好海產都往國際市場上出售,令市民無法以低價享受本地食物。街市內有食堂,分果汁,甜點和熟食物區,奇怪的是,一排十多檔的甜點,都賣一模一樣的單一甜品,果汁和熟食檔亦如此,完全沒有變化。沿海的,做煎魚和 ceviche,內陸城市,有的是雞飯,檔檔如是,賣相亦一樣,另一城市是炸豬肉,也沒有其他選擇。



各地餐廳也如此,選擇不多,大同小異,且很多是沒有用心地煮,只求盡快以最簡單方法完成,想來心思仍停留在吃飽就好的階段,常遇到淡然無味,或過乾過硬過鹹過期等問題。



在這裡,吃的不愁,可是,飲食文化和廚藝的發展,相信要在生活安定的大前提下,才有心思鑽研,亦要有外來文化交流和沖擊,才會觸發創意,成就變化多端的地方美食。



在秘魯,除了首都利馬和著名城市 Cusco 外,在曾遊歷的地區,大都未曾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不易看到美食蹤影。只好說是天災人禍多,發展緩慢的悲哀。



在利馬少數餐廳內,廚師見識較多,水準穩定,廚藝好外亦敢於改變,吃到點希望。





例如國菜 Ceviche,以洋蔥絲、青檸汁、鹽和胡椒粉伴魚生,自己常有酸味太強魚鮮全失的感嘆。在 Chez Wong 餐廳內吃到的變化,是把魚肉放在碟上,掃上芝麻油,以小火溫熱表面令油香四溢,再撒一把碎合桃才淋下青檸汁,不太酸,香氣、質感和魚鮮味道都兼顧了。



Amore Amar 餐廳吃小點吞拿魚配 pesto 醬,一般的 pesto 醬把松子仁、龐馬芝士、九層塔(basil) 和橄欖油攪為蓉,這裡卻把三樣材料切為粗粒,奇怪是材料一樣,但吃時松子仁、龐馬芝士和九層塔的獨特香氣都各自出現,再混而為一,感覺到多一重味道,很可喜的小轉變。



豚鼠(guinea pig) 是當地傳統牲畜,吃野菜青草廚餘,易養快大生育週期短,以前每個家庭都有養殖。在 Panchita 餐廳有北京烤豚鼠的菜肴,仿烤鴨的吃法,但以皮香脆,油脂層薄,肉嫩多汁的烤豚鼠取代,配小辣的辣椒醬,用紫粟米做的粉皮包著吃,也佩服廚師的聯想力奇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