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5日 家鄉酒釀與萬變文字



時近歲晚,想起小時候的應節食物,父母來自浙江,母親做的是家鄉食物,堅守傳統,過年過節的菜餚永遠一樣,加上要在外工作回來做家務,日常吃的也是來來去去的一系列,並不追求變化,而作為孩子的習慣了給什麼吃什麼,那敢諸多意見

其中一樣農曆年必吃的食物是自制酒釀,過年時晚飯吃酒釀丸子作甜點,我自小負責搓糯米粉做的小丸子。這家鄉酒釀,是把煮熟的米飯攤涼後混入酒餅,小時候的冬天特別冷,母親要用棉被把大鍋子包好保暖,令它順利發酵一星期後便成酸中帶酒香的酒釀。

做酒釀丸子甜點時,家母的習慣是一大匙、一大匙地把酒釀放進小丸子糖水中煮熱,吃時每人碗內有一大糰酒釀,不像現今上海館子吃酒釀丸子時,只有漂浮的零星米粒。

母親從沒有解釋,小時也不懂得問,過年吃酒釀丸子有什麼吉祥的寓意,現在看來,估計只是鄉下難得吃白米飯,加上易吸收的養生效益吧。

酒釀這名字,是長大了出外吃飯時才認識,家中把這每年吃一次的食物叫作 jiang-beei,為何用英文?因為到現在仍不知道這個家鄉食物如何寫也。

小時候牙牙學語,在家隨父母說鄉下話,和鄰居玩耍時學習廣東話,入學後開始寫字,把廣東話的發音和文字聯繫起來。而鄉下話,一直以來只是一堆有發音而不用書寫的語言,能聽明白父母的意思,但很多字,尤其是名詞,例如這 jiang-beei,從來不知是什麼字。

記得進中學後,開始和同學仔一起吃中飯,久不久說得興起,用了鄉下話,例如豉油說成 jiang-yew,醋是 mie-chou,匙羹是 tiao-gung 等,同學們覺得古裡怪氣,常引來哄堂大笑。

有回歲晚,大家興致勃勃地說家中在做油角、煎堆、蘿蔔糕等應節食物,自己插嘴說母親做的 jiang-beei (酒釀),怎樣把煮熟的飯發酵成帶酒香味酸的食物,有個同學說飯怎可能是酸的,是否餿了,另一個嘲笑說你鄉下新年吃發霉飯?又一輪哄笑。

那時年紀輕面皮薄,要認同,要埋堆,自始努力叫自己小心說話,勿用鄉下話,也真得償所願,往後仍能聽得懂,但已不能流利的說了,多可惜。也奇怪整個學生年代從沒有遇到另一位同鄕。

再大一點開始看亦舒的書,發現她文章中提及的食物,竟然和母親做的一樣,原來父母們是同鄉 ,那輕奮難以言喻。最大得著,是在書中認識到好些一直只知發音的事物的正字,如豉油 jiang-yew 其實是醬油,醋 mie-chou 是米醋,匙羹 tiao-gung 是調羹等,才知鄉下話用的文字真有意思。

母親常做一個麵食,先做一大鍋簡單菜肉湯,把麵粉加水拌勻成糊,一匙一匙地倒進大滾湯內,麵糊遇到翻動的水,熟煮成為凹凸不平的粉糰。這道麵點,一直隨母親叫作 mee-ga-dug,在亦舒書中看到名為麵疙瘩的食物,終於知道正字,且形容得那麼貼切,拜服。

可是這家鄉酒釀 jiang-beei,作為忠實讀者數十年,從沒有在書中提及,看來她家中沒有做這酒釀,而我直到現仍想不透究竟是由那兩個字組成。

4 comments:

  1. 鄭小姐,

    你好呀, 我想學做你提到的笑口餅, 但你的文章並沒有提及做法, 請問可否提供食譜?

    ReplyDelete
  2. 您好, 笑口餅的食譜就是上面的 "Crispy, sticky, nutty biscuit"
    http://bountiful88.blogspot.hk/2013/02/crispy-sticky-nutty-biscuit.html

    ReplyDelete
  3. 謝謝你,可能我的IE太舊,看不見你那個post,換了電腦看到了。麻煩晒。

    Kelly

    ReplyDelete
  4. Kelly, 做好後話我知覺得這笑口餅如何,謝.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