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3日 回味柏林酸甜苦辣

到柏林遊玩數天,看資料見面積大,有河流橫跨市中心,作為一國之都,有古建築物,有博物館,近年開了不少畫廊、藝廊,估計走走看看,應該沒有冷場。而德國食物,一向沒有什麼名望,在網上記下口碑好,供應傳統食物的小食店和餐廳,但求見識見識,期望不高。
 


柏林交通方便,買了遊客套票便可在指定日期內無限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意外的是無論地鐵巴士丶火車和電車,都沒有上車前、或上車時打票的輪流入閘位置,大家直行直進,十分流暢方便,亦未曾遇到查票人員。看來是交通公司相信人客有誠信買有長期車票。

柏林的古建築美麗壯觀,但數量不多,亦沒有很多悅目現代建築,大都半新不舊的,不難看但不吸引,牆壁上胡亂塗鴉極多,予人邋遢低下的感覺。河道兩旁,在別的城市,會自然成為悠閒散步及吃喝的好去處,這裡也有些餐廳,也有步行徑,就是沒有氣氛。

走了幾天,「沒有氣氛」相信是柏林的最大問題,店面櫥窗沒有吸引眼球的設計,露天餐廳沒有誘人坐下的環境,河畔小路沒有樹木花卉詩情畫意,以木頭作支架的老舊房屋維修得光滑平直四正如石屎建築,古雅全失一切都寬敞實用,但欠缺令人樂於到處觀望、隨意流連的氣氛,這是民族特性吧。
 




依據網上資料尋找地道食物,是到觀光點以外地區走走看看的好方法。到專門做熏牛肉(pastrami )的小食店,開在一幢被維修保存的前猶太人學校中,在牆上看到第二次大戰時期當地猶太人受逼害的歷史,寫得清楚坦白,沒有隱藏的意圖。

回說熏牛肉三文治,牛肉略鹹香而極其鮮嫩濕潤,和以前吃的乾硬貨色完全不同,已有好感,配上菜絲沙律和酸瓜,味道豐富,很滿意的一頓。

 


統主菜以燜肉為主,印象深刻的有略微醃漬的豬腩肉,以黑梅、杏脯和雪梨等乾果同煮,腩肉略鹹而醬汁極甜,配菜是青蘋果辣根 horseradish  )絲,這菜集鹹甜酸辣於一身,難忘。另一個菜是燜得軟嫩的牛配厚椰菜,牛美味如吃中式燜肉,那厚椰菜更精彩,只用椰菜底部的厚葉片,以香料慢煮而成, 質感好且味美,有燜大芥菜的效果。吃了數天,才知德國傳統菜變化不少。
 
 


德國麵包以黑麥粉作原料,因粉質筋性底,麵包發不起來,有色深厚重硬實的特色,在西歐中少見,吃慣軟綿綿麵包的話不容易接受。這裡麵包店很多,全以酸麵種發酵,厚重的麵包帶濃郁酸味,有幫助消化的安慰。





麵包中常加有向 日葵子、南瓜子、芝麻、亞麻子、紅蘿蔔絲等,色彩味道香氣都豐富,習慣慢慢嘴嚼後,倒覺回味無窮。

甜食的西餅都做得精美且很甜,普遍技術極好。在市場上看到賣白雪雪的蒸包子,原來是南部的特色食物,包子中央有酸梅餡,吃前澆上溫熱牛油,和數匙罌粟籽糖粉。包子極其鬆化,效果像新鮮出爐的香軟菠蘿飽,外層糖粉香甜,中央梅醬酸,包子清淡而牛油肥膩,很特別的組合。



熏魚是常見的食物,種類多,有海魚如三文、鯖魚、鯡魚、鳳尾魚、大比目魚等,淡水魚更多,有鯇魚、鯰魚、鱔、鱒魚、梭子魚、河鱸等等。分冷熏和熱熏法,前者在天氣冷時進行,魚下鹽漬後以冷煙慢熏數天而成,魚肉乾硬半透明略鹹,煙香濃郁。而熱熏法是把鮮魚以熱煙煮熟,魚肉仍油潤濕滑,略帶煙香,極為美味。隨碟附上大糰頗辛辣的辣根醬,貫徹喜愛濃重味道的本性。
 

有點覺得德國人愛濃烈味道,到市集及大小超級市場,都有大量各種新鮮香草和齊全乾香料。簡單如麵包特別酸外,甜點極甜,這辛辣辣根時常出現且極慷慨,血腸有豐富丁香和胡椒味道,肝醬混入大量香草,最流行的街頭食物是咖哩香腸,這樣重手下香料和喜愛明確味道,在其他西歐國家少見。
 


德國人也愛嚐苦味,看到酒架上有不少以香草、果皮、樹根、香料浸釀而成的開胃酒便知道,這有助消化的酒,加了糖漿後,仍帶苦澀味道。

這類酒在西方有很悠久歷史,到了現在,除了數個大廠的品牌外,小牌子要在專門店才可以找到,以高價發售,不像這裡牌子多,價錢大眾化,可見傳統仍舊流存。

幾天下來,對柏林的風光頗失望,倒是對傳統食物有多一點認識,做得認真,滋味不差,物有所值,對德國食物改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