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4日 過日子




剛看完廚師作家兼美食節目主持人 Anthony Bourdain 的書 Medium Raw,寫在七年前,半自傳文字,一直有自毀傾向。看了有點感慨,想到“過日子”這三個字,覺得正正是他的恐懼。

他是個憤怒的人,憎恨看不過眼丶不正確丶不合理的事情,簡單如看煮食節目,廚師用罐頭醬汁而不以新鮮材料製作,可以令他生氣,想打爛電視機以敲打這懶人,已莫說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如此愛恨分明,敢言不妥協,道理清晰沒帶個人利益,是令人欣賞他的原因。

寫得清楚他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父母給予優秀成長環境,哥哥成材,而他,完全沒有任何可埋怨的理由,不知為何就是家中黑羊。前半生廿八年作廚師,不錯的廚師,但非頂尖人材,日復日地工作,得維持餐廳運作,因為有一班工作人員在那裡找生活費用,那是當時每天起床工作的原因,每晚得以毒品麻醉感覺,才不太痛苦。

因為他心性好奇,心裡渴望遠走世界各地,見識不同文化,而非天天在爐頭前苦幹,但現實是有創業借貸得還,而所賺不足實現夢想。終於時來運到,新書受追捧,得到遊走各國作美食節目的機會,戒除毒癮,全力以付,樂在其中,夢想成真。嘗到那美好經驗,到多年後好境不再時,平淡的生活,過日子地生存,吃不消吧?

有說快樂在於滿足於所擁有的。對於所擁有的感覺良好,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可安於沒有擁有的!而最傷身心的“擁有”,不是物質,是能力丶際遇丶理想等等。他不甘於“過日子”,又想不到妥協的空間。

想起有回和小朋友閒聊,他投訴小時候被父母迫使學習樂器,錯失了和朋友遊玩的時光。小朋友問若可改變前事,會希望改變那項?我懶得細想,隨口回答想重新投胎。年輕歲月太少見識的機會,父母沒有安排,自己不夠精明,沒有尋求,深覺浪費了大好學習時光。小朋友覺得意外,說現在不是生活得很好嗎,為何不滿。是的,活得滿意,但,若小時候有更好栽培,不排除可以更好的啊。

成年後我一直貪心,對自己的能力,都希望可以好些丶有進步。看別人流麗地彈奏,羨慕得很,看別人轉數快,對答幽默到點,欣賞佩服,恨自己沒有這些能力。

如何可安於現狀,才可以心安。然而一些不安,亦是推動持續學習丶嘗試改善進步的動力。

自己提早退休後,認識的以一樣有空的退休長者為多,新的交友經驗。然而感覺到大部分都愛談論以前種種,工作上成就,曾遊歷的地方,生活體驗等,都精彩,有得著。但離開時腦袋在思考,怎麼全是過去式,現在如何?真沒有值得可談的了?在過日子?在等?

見多了這些長者,心底也恐懼,深怕如此活在只有過去的時光中。那現在就得努力整頓思維,多想多看多學習多創作,在平凡中找新意,不想活在重複的軌跡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