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養雞取卵




今夏決定再養母雞,為了吃新鮮有營養的雞蛋,讓家園有多些生氣, 又可為果樹施肥等等好原因。雖然在所有超市及有機店內,都可買到有機雞蛋,亦不貴,但吃過自家雞生下的蛋後,覺得買回來的永遠不夠新鮮。



回香港時朋友知道我有養雞,總愛問味道是怎樣的不同?不容易答,因為一向都在吃有機雞蛋,味道和自家雞蛋,除了良好心理作用外,坦白說分辨不易。但質感上分別好大,買回來的蛋覺得不夠新鮮,因為好新鮮的自家雞蛋,作煎蛋時,疍黃是昂然挺起脹卜卜的半圓球,蛋白明顯分兩部分,中央包裹蛋黃的極稠,厚度近一厘米,外圍的稀薄些會攤開,這是外買雞蛋少能達到的新鮮度。



去年亦有養雞,季尾離開時,認識的羊農婦的鷄群剛給狐狸咬死了不少,開開心心地接收我的四隻雞,她有公,是養吃蛋及吃肉的家庭,見雞隻適應了新地方,今年就不打算取回。


於是到附近雞場,挑選四隻雞女,指明要有足夠年紀可即時生蛋的,那是約四個月左右。雞場飼養四個品種,羽毛顏色分白丶灰丶啡和黑,在網上細看一輪,各有美態不同品性,心中貪玩最想每樣買一隻觀賞,但人夾人緣,雞亦如此,也希望她們合得來,在我家有一段快樂日子。

狠下心只挑了灰和啡的各兩隻,買三隻的話怕她們小氣會有落單,四隻她們若要分為兩組也有伴。年輕的雞女可接近日日生蛋,供應每天四隻鮮蛋,早晨一定吃煎蛋,去掉三隻,餘下的儲起做蛋糕等甜點。



城市朋友聽到每天下蛋,有點好奇的會追問,是否要有公雞才有蛋丶或產量這麼大,和野鳥每年生那一次或兩次各數隻相差好大啊?

首個問題會回答人類女性不也是夠年齡便產卵,雞女也如此,受不受精也下蛋,蛋場才不會花糧食養公雞,一般買來的都是沒有受精的雞蛋。

產量之多是鳥類之冠,那自然是人類數千年來細心挑選,交配出來的現象,估計亦得糧食營養充足才可以如此,母雞在歲半至兩歲後,產蛋量會逐漸下降,所以蛋場一般會放棄,低價作肉雞出售。

黃昏把剛成年雞女帶回家,關進雞屋早早休息,早上七時屋門自動打開,她們便可沿小梯子走下來,享受陽光青草地,如此她們可認得新的居所,晚上回去睡覺。。。這是理論。現實是早上九時多日光已猛,她們仍躱在雞屋內,間中往門洞外張看,就是不敢走出來。

只好把後門也打開,令陽光湧入,亦未能吸引她們出走,最後慢慢抽走地板,迫令跳下離開,幸好水瓶飼料盆她們即時懂得,好快便吃喝自如。久不久觀察,怎麼膽子這麼小?一整天只沿雞屋走動,不敢走開,幸好晚上能自動爬梯回屋,也就好了。

足足一個星期,才終於把行程擴散到屋旁的果樹,圓圈地圍著走,或坐下休息,怎麼沒有掘地捉蟲,咬吃青草,作沙土浴的?光懂大口吃飼料,有點失望,會否是完全喪失天性的品種?

還好如農夫所言,生育成熟,在一星期內定然生蛋,他的估計完全正確,有鮮蛋吃了。

仍然深心不忿,她們不吃野蟲青草的話,營養不是最好,和原意不乎。然後終於明白,只是她們年紀尚小,又沒有成年雞隻作學習榜樣,靠自學,慢些難免。首先是啡羽毛的 Rhode 品種雞女開始懂得使用腳爪,掘鬆泥土尋野味,那灰色的 Limousine 品種似是遲鈍些,亦跟著學習這行為,但不起勁,不一會便回去吃飼料,因而肥大得快,不一會便很重手。那啡羽毛的 ,倒有 hunter and gatherer 品性,愛走動找吃,身段由始至終都輕盈。

四隻都乖乖地日日生蛋,容易看到啡雞的蛋,蛋黃色澤較深,是多吃雜糧的結果。

半個月後覺得蛋殻單簿,買來打得細碎的蠔殻增加鈣質,放下一小堆在草地上,她們一看、嗅便知是好東西,大吃一輪,留意到吃後不停的咬青草吃,像得平衡飲食似的。效果真快,翌日蛋殻厚硬,好一會才能打破。

在同一位置住了兩星期便搬遷,移到隔鄰草地,得把圍網拉走重建。 本以為拿著飼料盆子,雞女便會醒目地跟著走到新地方,高估了她們的智慧,和自己的捉拿本領。以前的雞都是如此這般地搬家,但是這群真的年幼吧,膽子又小,一有變動便慌張,盲目地四方逃避,且跑得真快,躱進一堆小樹叢內,和我倆捉迷藏似地在樹叢底奔走,大熱天吃不消,人雞齊喘氣,終於捉了一隻回新屋土地,再由她呼喚其餘的回來陪伴,勞動了一個早上終於可回到室內休息。

去年買的是退役老雞,完全沒有這煩惱,以前曾養公雞,較懂事和理性,會得領導一眾女伴的生活大小事,這回買來年輕雞女,才明白當中的分別。

秋日到來,菜地收成大減蔬菜枯黃,完成釀造葡萄酒後,又是四出遊走好時光,就在合適時間,認識一位到來處理老死橡樹樹根的人兄,交談下知道他養了六年的母雞剛仙遊,樂於接收這四隻母雞,好高興能為陪伴了數月的朋友找到新家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