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極不來,唯有自己動手,為家園的小水池加添生趣,響應現在追求biodiversity 的風氣。得友人告知,附近河畔出現大量青蛙卵,即去帶回兩桶,倒進水池內,希望新生命會喜歡這家園。
風暴前投放進池內的青蛙卵,天天都探望,受狂風冷雨打壓,但又無可奈何。
起初看到出現細小白點,以為是長霉了,慘情!過幾天拍照放大看,見到蛙卵中央的圓黑點在變形長大,才安心,而那些白點,原來是氣泡,相信是蝌蚪呼出的空氣。
又數天,蝌蚪形態更清楚,且像在跳華爾茲地扭曲。普通的自然現象,能親眼看到過程,特別有趣,且印象深刻。
*******
野蒜頭,是春季可尋覓的野食,可收成葉片和花,都有蒜頭的氣味。長在河邊、湖畔水份多的地方,以為在愛爾蘭好容易找到,河道和湖泊都多,但去年就是找不到。
今年問釣友,這些時常在水旁出沒的人,幫眼留意看看,終於告知一個容易到達的河岸,長滿野蒜。
在愛爾蘭,野蒜二月初長出葉片,三月底長花。葉片青綠軟薄如絲絹,但纖維頗靭,不好炒吃,一般是混合橄欖和鹽打作蓉,收藏慢用。做蔥油餅、拌麵、煮食用都增色增味。
********
雪蓮果,屬於菊花科,也叫菊薯,如薯仔那様,是在地下長大的莖。去皮後白雪雪,清爽微甜,質感是雪梨、馬蹄、竹䉀的混合,當水果生吃一流,亦是prebiotic食物。
去年參加網上溫室種植課程,看到導師介紹這來自南美的植物,説試種後覺得適應本地天氣,春天種下,植物有米半高大,夏日長出美麗黃花,少蟲患,冬天植物枯萎後收成,易打理,又美味有營養。
看完介紹後,怎可能不心動手癢想種植!加上這裡夏天不夠熱,去年番薯收成差,又奀又瘦,現在找到新目標。
從未曾在市場上看到,在網上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個本地園藝農場出售,亦要等到這個月,才有果子出土。分白皮和紅皮兩個品種,試味後覺得白皮的水份較多,紅皮的爽硬些有多點清香。已買了多棵可發芽的雪蓮果根莖冠部,希望今年順利,手指綠油油。
********
三月初,水仙花終於盈放,晨早偶有降霜,風仍冷,幸好園地色彩美麗,樂於走走。前人種下的水仙長得較高壯,花朵大些,自己去年才種下的相對較短小。看到有足夠花兒,便忍心剪下插瓶,令室內也溢滿春光,又可感受幽香。
最喜歡種球莖花,水仙、風信子、鬱金香、番紅花等,秋季埋下初春長出來,一般百分百成功,又不用打理,年年增生春日重現。
茶花亦好相處,葉片油潤大綠,才種下第二年,花蕾多且花朵大,已開始在春風中招搖。
較為意外是櫻花樹,竟已逐漸開花,現在風大狂吹下,這些單薄花瓣留不了多久,以為在四月較暖和時段才盛開,那是比較舒服的賞花天氣,看來事與願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