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垃圾、分類回收重生再用,是保護環境的基本方法,作為地球人責無旁貸。
主題應該是源頭減廢,以教育、鼓勵和政策,令商家和市民齊合作:減少包裝;少用即用即棄物品;減少更新用具、用品、衣物、多用二手物品等等。
親友間見面,常討論這近期的大件事,但重點不是如何減少垃圾,而是影響民生的付費膠袋,和如何安排分類回收。
朋友們習慣每天晚上拋棄一袋子垃圾,無論多少,現在得用付費垃圾袋,埋怨令消費增加。
自己一向做法,是垃圾桶內的膠袋,會放到滿才取出拋棄,換上新袋,可以是幾天才換一次。
朋友聽後,即刻反對意見多多,會有老鼠曱甴?會有氣味?回應垃圾筒蓋關緊不就成了!自然有嗅味的話要靈活安排,早些更換,但,仍然可以試試減少用垃圾袋。朋友們只是搖頭反對。
對於分類回收,的確要放到每一幢大廈內、或附近,才最方便。朋友的爭議,是香港有很多大廈大堂細少,那放得下幾個大容器。
自然,政策要完善,配套設施足夠,才容易推行。
但世事人事那有完美,要完美時才行動,可能永遠不能成事。
其實香港亦有不少屋宛、大廈,大堂寬闊,或在外頭角落有地方,可以安放數個分類回收筒,方便大家處理可回收物料。
能做的話就做,能出力就出一分力,最緊要有心,每小步都是改善,不是更理想地實踐公民責任?
大家齊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為環保出分力,好過花心思時間,事事找渣子去爭拗,只口動而手不行動。
其中一位友人,說推出這類新行動,一般要廿年才成功,要等到食古不化的人,慢慢消失才易辦事,看來有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