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 盛衰起落





除了看電影 Schindler’s List 外,從來沒有看過波蘭的歷史,决定和朋友來 Krakow 旅行相聚數天, 特意看了書本,才知道波蘭在十九和二十世紀時的苦難,不光是猶太人,本土波蘭人也在俄羅斯和納粹德軍的管治下傷亡慘重。

最可怕是二戰時波蘭軍人與盟軍合力作戰,但在勝利後,國家沒有得到獨立,而是被送給俄羅斯,得再忍受五十多年共產政權後,才終於得到自由,難以置信的決定。

看完波蘭歷史,來到 Krakow , 參觀的宏偉建築物,堡壘、大教堂,全歐最大廣場等等,都是波蘭國力強盛和富裕的十六、七世紀的作品。

Krakow 位於南北、東西多個同樣強大國家的貿易路線中央,以出產琥珀而收入豐富。

終於在列強多年不停入侵後,因戰力沒能追上火炮威力而滅亡,國土被鄰近三國瓜分(Russia, Prussia, Austria) 而在歐洲地圖上消失百多年。

那時期,人民被長年勞役,如送去西百利亞工作,以1890 年的統計,那些年有近百五萬人離開,多以南北美為目的地。

然後兩個世界大戰,文字、圖片和電影的紀錄,令外人所知的,以猶太人的苦難為主,因為歷史,一直由往後較富裕的人民主動記下。

不得不佩服猶太人,經歷那麼多的殺害和刧掠,民族文化仍然可以持續,又在世界各地重新富裕起來,以財力和能力,留下民族歷史。

有感而發,因為同時期波蘭人的傷亡,遠較猶太人為多,但這個事實,外人知道的極少。

參加城市walking tour, 導賞人驕傲地指出,八十年代終於脫離蘇聯獨立後,國家一貧如洗,廿年前加入歐盟是個重要轉捩點,那時失業率高企,是歐盟的窮國,現在的經濟就,是首十名成員之一。

問他如何爬升得如此快,回應是人民勤力苦幹,到歐盟各國工作,賺錢後回國創業,包括設厰房為鄰國做加工製品。

愛爾蘭亦是在八十年代加入歐盟後,經濟才有起色,亦有大量在外國工作的人民,但民族品性不同,没有波蘭人的幹勁,和忠於國家的歸屬感。




waiting for sunse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