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來克羅地亞 Rovinj 小城停留數天,古城是威尼斯強勢時期的建築,人民以吃意大利食物為主,作為遊人,容易覺得是個偏遠比較寧靜的意大利城市。
看歷史知道在十四世紀開始,很長時期,這個小國分裂為二,西面由威尼斯人佔領,東面地區由Ottoman 帝國管理,三個世紀後被奧地利、然後南斯拉夫聯邦統治。這裡不少老一代的人能說德語,是被統治下的改變。
在Balkan 地區多個小國都有同樣背景,一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一眾小國,數百年被異族統治後,飲食同化了,而竟然可以保留自己的語言。曾經問克羅地亞朋友,在獨有的語言以外,還有什麼是屬於克羅地亞,而非源自意大利、奧地利的文化?朋友無言以對!
在遷居愛爾蘭後,知道這個小國,被英國人管治百多年後,本身的語言就接近消失,學校仍然有做樣地教授,但只有不到2%人能說流利愛爾蘭語。更令我驚訝東歐小國保留自己語言的神奇能力。
因為計劃去Budapest 和友人相聚兼旅遊,閱讀了匈牙利歷史,竟然給我找到,這地區各自成功保住語言的答案。
匈牙利的歷史亦反覆,立國才三百多年,就在公元千四年被Ottoman帝國 佔領、然後是奧地利、和二戰後被俄羅斯管治,被異族統治遠長於獨立時期。加上國內分作兩個階級,貴族和農民,前者使用德語,方便和掌權者溝通,後者用古匈牙利語。而負責商業活動的,是外來的猶太人和其他國家的德語人士,佔人口三分一,社會上流通語言和文字是德文。
在如此背景下,為何不被同化成為德語國家?
原來在多次爭取獨立又被打敗後,有位抗爭人物,在獄中服刑時想到,多番爭取獨立失敗,是因為人民的團結力量不足夠,要成功,得先培養民族精神,想到若果有共同語言,才有望團結起來,共同抗爭。
尤是把匈牙利農民語言翻新,加上流通新字,以羅馬字母拼音化作文字,出獄後以新文字出版報紙書籍,廣傳國內各地,成功團結人民,在被統治六百多年後改寫歷史,再次獨立。其他附近Balkan小國都跟隨方法,理好各自語言而獨立。
也就如此,小國如克羅地亞,大部生活方式已經奧地利、意大利化,唯獨有語言作為民族身份。
工作半生,歸園田居。 Kindle 書兩本「法國田園生活見聞與反思」「法國田園生活煮食與種植」 A lifestyle blog about gardening, traveling, cooking and eating well.
2025年4月10日 語言與民族精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