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常常買豬頸肉,快煎後嫩滑爽口,但在愛爾蘭未見過,問相熟肉店老闆,說只買豬身,豬頭留在屠房,並沒買下。
終於找到有機農場,直接出售,但來晚了,豬肉已經賣光,只剩下豬頭,一場來到,也就買下自己切割,什麼都試試。
去皮去雪白油脂層後,終於看到面頰肉的結構,看到有兩層不同的肉質,外面那一片顏色淺油脂多,就是喜歡吃的「豬頸肉」,原來不在頸上,只是面頰外層的肉,油脂多,保暖為主吧。
切走後看到下面的深紅色肌肉,有白筋,這才是用以嘴嚼的肌肉,要燜煮軟後才能吃。
買下小豬頭,原來頭骨頗大,就只有薄薄面頰肉(兩種)、細小脷頭和些少頸肉和豬油可吃,而工夫頗多,覺得以十歐羅買這豬頭,蝕本了,但終於知道「豬頸肉」在那個位置,明白「豬頭骨」這形容詞、和支持那有機農場,算是值得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