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渾身是寶




碟上那墨黑色疑似蒜頭的物體,真是古怪極了,仔細研究,仍有蒜頭的外衣,略為風乾收縮了,有幽幽的蒜頭香氣,的確是一顆蒜頭。這是今年三月到成都學煮川菜時,到當地有名的余家廚房吃套餐時的第一道菜,咬下去柔軟而有彈性,微甜微酸,有蒜頭的香氣但沒有辛辣味道,質感和味道都吸引。 問服務員才知並非四川特產,亦非余寶大廚自做,是從日本買來的發酵蒜頭,發酵後自然變黑,沒有下任何調料。

想起這黑蒜,因為十一月一日是法國「萬聖日」假期,對這節日的唯一認識,是當地農民習慣在這天種下明年吃用的蒜頭,想到若要嘗試做這黑蒜,自然要多種一些才成。

上網查看,據說是韓國傳統食物,近年引入美國,大受歡迎,立時成為新一代 superfood ﹣有蒜頭的營養但沒有那難受的辛辣。美式做法是把整顆蒜頭放在攝氏六十度濕熱的保溫箱中發酵,四十天後便成,只可惜怎麼也找不到韓國的傳統土法,也許更簡單?

自己覺得種蒜頭真是最容易的了,把蒜頭拆開一瓣瓣,埋在泥土中吋半深便成,完全不用打理,又沒有蟲患,天氣乾時澆點水,在法國大約七月初收成,一瓣蒜頭長成一整顆,簡直是超級回報。

以前在香港,久不久在街市看到「獨子」蒜,圓形的小粒蒜頭,沒有分瓣,樣子可愛,一直以為是不同品種的蒜頭。有回和鄰居農夫談天,提及這特種蒜頭,他想了一會說,蒜頭收成後掛在乾爽的地方,可存放至翌年三月,開始發芽後便不能再吃了,農民不會浪費,把已發芽的蒜頭也拆開種下,到七月份收成時,蒜頭只能長成一小圓粒,相信是我所說的「獨子」蒜了。原來只是廢物利用的成果,是「未足月」的蒜頭,還以為是什麼矜貴的品種。

若不掘出來,讓它生長下去,可以收割蒜蕊吃,亦可放任地由它開花,蒜頭花亦美,由十多朵白色六瓣小花組成一個圓球,在蒜蕊頂高高在上地伸展,  花朵亦有蒜頭的氣味,可以入饡,裝飾之餘亦有貢獻。

多年前到蘇格蘭旅行,參觀一個古堡時,空氣中傳來陣陣生蒜氣味,十分怪異,沿氣味尋找源頭,在大花園的一角,遍地長滿白色蒜花,花兒單薄,但那隨風飄至的蒜味令人難以忘懷。最近翻看舊園藝書籍,建議在果樹下種蒜頭,任其開花,是最簡單的辟蟲方法,這比用蒜頭水噴樹防蟲更簡單,且一勞永逸年年開花。

冬天到農夫家中吃飯,主菜多是打獵得來的野豬,用紅酒細火炆十個小時,吃時取一片烤麵包,用切開的蒜頭磨擦一遍,放在碟上,才把炆得鬆軟的野豬肉和濃稠醬汁放到麵包上,大概是用生蒜味來抗衡強烈的野味,只是吃完後口腔那蒜味仍然難受,下年還是做些黑蒜吃更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