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05日 希望後繼有人


在法國居住多年,經驗是六月中到八月中,太陽最猛天氣亦最乾燥,到八月中下場雨,是夏去秋來的預告,太陽的光度減低,空氣中有涼意,樹葉會失去那油綠亮麗的色澤,知道是時候不用再到花園菜圃淋水了,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今年趁此時段,遠走阿拉斯加,憑藉往昔經驗,沒有為花園開啟自動澆水設備。旅途中住在巴黎的朋友電郵說天氣反常,非但沒有下雨,更天天艷陽高照,有數天氣溫更高達四十度,較盛夏時更炎熱。

近年天氣,極其反常,今年的春天,冷至零下十度,這區少見,冷死了好些果樹早開的花朵,水果收成欠佳,果農叫苦連天。

旅行回來,花園尚好,略見乾枯的葉子,仍全數健在,新種下的果樹,有數棵看樣子是活不了。駕車時看到山坡上的玉粟田全數枯黃,山坡沒有水源,慣常只靠天雨收成都可以,現在看到玉粟極細小,收成定差,這區以飼養牛、鵝為主,看來亦要向外購買糧草補救才成。

若非住得如此接近農場,實在不會感受到天氣對農產的直接影響,和體會到務農這工作風險之大。

食物,是我們仍以生存的必需品,很重要的吧,傳統上我們曾經專崇這工作。

但現在,最好是做律師、醫生、建築師、做官等等才有社會地位,和高收入。令我想到每份工種,是怎樣決定人工多少,是供求所需,是學位有限,因入讀困難而決定吧。

農夫,要懂得天文地理動植物等等知識,但在東方,傳統上是父傳子的行業,不用進學堂修讀有關科目,是否因為沒有學歷,加上是粗重工作,在現世代成為不受重視的工種?加上風險大,收益低微,又怎能吸引年輕人加入這極其重要的行業,繼續務農?

一連串的問題,是因為看了有關雲南元陽哈尼的梯田,這有千二年歷史,直達雲端的梯田上,以傳統沒污染的方法種植紅米。梯田的線條,那水光陰影,是著名的風景區,拍友的天堂。

但耕種時只能以人力,走上走落地工作,吃力外收入低微,年輕一代都進學校讀書,父母們希望下一代生活舒適,社會地位高,收入好,形成這梯田可能要面臨棄耕的命運。

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亦曾看到不少已棄耕的梯田,在西歐,不能用機車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操作的農地,因收益不高,都不能保存下去。

我們對維持生命所需的食糧,仍然希望品質好又平易,在商業世界,那有可能。

在法國,政府對農場有資助,令物價不至上升過度。但這些資助,大都流入極少數在平原上的巨型企業農場手中,而散佈全國各地,盡用了大小起伏土地的普羅小農夫,都在艱苦經營。

這類傳統的小農場,仍可看到牛羊雞鵝在草地上走動,比大型農場的密閉式飼養方法理想。

認識數位中年轉職務農的朋友,他們都走有機種植和畜牧的路向。這當中,除了是對有機農業有理念外,亦因有商機,市場上有需求,令他們易於發展生意。加上他們都盡量以直銷為主,親自到市場上售賣,或客人按月訂購固定份量的蔬果或肉類,免除中間人的利潤,收入才較理想。

農夫要有合理的收入,才可望後繼有人。

另外,近年農夫亦想到不同的開源方法,有的把一、兩所農舍改建為度假屋,反正城市人都愛享受鄉村生活;或中午開設農家菜午餐,由要留守家園照顧兒女的太太負責;最近看到山區一家製造有機羊芝士的農場,開辦五天包食住工作坊,收費不菲,參加人士全程投入管理羊群、整頓土地、做芝士和到市場上售賣的工作。

在現實世界,要得到品質好的食物,自然得多付費用;而務農的也要懂變通,一是找回報高的方向,或走多元化的路,分散業務,才有較佳和穩定的收益。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