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朋友年前加入法國公司工作,久不久到巴黎總公司開會,訴說每回到巴黎都會和當地上司及同事吃飯,美食美酒原是享受,可惜她是一喝酒便滿面通紅那類不易消化酒精的人,雖然未醉但已引起同事們關注,十分尷尬。
身體如此也沒辦法,只能忠告朋友到法國餐廳吃飯,喝不來酒也千萬不要叫汽水果汁等,老一派法國人覺得只有小孩子才會吃飯時喝甜的飲料。仍舊要酒,放一杯在旁方便祝酒,喝時只淺嘗,多喝水好了,到餐未才豪氣地喝完,已到分手時候,面紅也問題不大。
隨著問她若晚上喝茶,是否不會影響睡眠的人,朋友奇怪我怎麼知道,的確是喝完濃茶仍可以睡得香甜。
也不知是體內什麼生化作用不同,認識不少喝酒便臉紅的人,留意到他們都有這晚上喝茶仍能入睡的能力。而能喝酒的人,意指喝後不易面紅,卻又大都極受茶葉的咖啡因影響,自己是下午過後不再敢喝茶。
八十年代畢業後首份工作,公司大,同事多,那時經濟興旺生意理想,常有聯誼活動,歡迎攜眷參加。慢慢地也就認識了同事們的另一半,有些明顯是大男人配小鳥依人,或女的剛強而男的是有名好好先生,自然亦有夫妻半斤八兩差不多脾氣的。
人多喜事多,那時婚後生兩名兒女十分普遍,更有多位有三名的,漸漸留意到怎麼首個組合生男孩較多,第二個組合生女兒較多,而脾性差不多的男女孩機會各半,好奇妙。
心中有了這個意念,往後認識新朋友同事,已有兒女的都會研究是否吻合,又好像頗為正確似的。也可能是我先入為主,大家也一起想想身邊親友,看看是否大多數符合這概念?
往後升職需要招聘員工,向有資歷同事詢問面試請人的技巧,他的心得是先記下心目中一位理想員工需要的經驗丶能力丶個性丶口才丶儀容等等,面試時不忙解釋工作範疇,先叫應徵者作自我介紹,學歷丶工作經驗丶為何覺得自己勝任這份工作等,細心聆聽,留意有多少項配合已列出的要點,以這樣較客觀理智地挑選人材。
起初也不太明白箇中道理,覺得遇著口材好的說得天花龍鳳,一定較有優勢了,真可以如此分辨個性和辦事能力嗎?
和各色人等工作經驗多了,細心觀察下,說話的方式,某程度上確能表露我們的個性丶思維和能力。
簡單如說話快的人手腳亦快,辦起事來較有效率,很少遇到說話慢吞吞而動作勤快的人。快亦非一定好,說話快但東拉西扯,又前又後地把工作經驗大兜亂,工作時也會有這混亂的問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不懂見好便收,怕會難合作;三言兩語便介紹完畢的可能有懶惰傾向。
最後會加問以前工作中有什麼難忘經驗,能說得清楚具體的較有心思,常作反醒;相反想不到可說的事情的人有可能無心裝載,或記性奇差。。。終於明白前輩是傳授了金科玉律。
這些小小觀察心得,未曾看到什麼科研解釋,但如我在以前文章“是迷信還是統計學?”中提出,傳統學問如曆法丶醫學丶相學丶風水等,都是從觀察中得到心得,累積而成學問,我也在秉承傳統,細心觀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