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 自我感覺良好



早前朋友帶記憶力衰退的母親看中醫,已預先向醫生說好,母親走路時常抱怨膝痛背痛,希望可作針灸治療。醫生把脈後問老人家,覺得身體那裡不舒服?伯母說沒有。再問行路時膝蓋痛嗎?回答沒有。腰背痛嗎?也回說沒有。雖然知道是記憶力差才如此回覆,醫生仍然笑著向朋友說伯母自我感覺良好。

自我感覺良好,首次聽到這樣的形容,很有趣,引發很多思考。想到自信十足丶異常固執的人,都可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佼佼者吧。

上網查看,「自我感覺良好」現在成為諷刺別人自以為很行的專用詞心理學家稱為 superiority bias」、「the above-average effect,說是不只是那些明顯具有自大情懷的人會對自己過度樂觀,其實,對自己的能做出過高的評價,是每個正常人都有的通病。例如1977 University of Nebraska 的調查顯示,每一百個大學講師當中,就有 68 個認為自己的教學能力在前 25

感覺這回事,十分奇妙,是我們接收外頭訊息引發的反應,完全非理性,若欠思考,少觀察分析,容易變為活在自己的直覺小宇宙中。

想起有回在英國探訪長輩,一起到超級市場買食物,隨手取了包腰果作零食,果仁中自己偏愛腰果,香且微甜,味道複習濃郁。長輩看到說貴啊!我的確沒有看價錢牌,細看是一鎊半一小包,心想價錢一般如此,為何說貴?看到我一臉孔疑問,教訓說若買花生的話平一半。花生?怎好和腰果比較,味道不同外,種植和處理工作差別好大。

晚上一起在小酒館吃飯,主菜無論魚雞牛羊鴨等都約十五至十七鎊,分別不大。長輩點了鴨,說是不懂得煮鴨,很少吃,又說其實在名牌超市可買到已準備好,回家煮熱便可吃的鴨餐,但貴,不捨得買來吃,一向只買雞餐。

好奇追問多貴了?回說鴨餐要八鎊,較雞餐貴一倍!

剛好我們叫的主菜送到,我看著面前十六丶七鎊的食物,思考為何八鎊的包裝鴨餐會覺得貴而不願買?自然是受不了旁邊躺著價錢平一半,外形差不多的雞餐誘惑。看來若果名牌超市內所有包裝餐食都劃一價錢,就像小酒館供應的主菜那樣,長輩可以挑真心喜歡吃的食物了。

又想起有回和大班朋友到大澳行山,好快兵分兩路,我和數位朋友已離開碼頭走在半山,另一堆仍在碼頭附近張看漫步。我們停下等待,其中一位朋友不滿地咆哮為什麼如此的慢。我是那類視行山為聯誼活動,目的是和朋友談天又看風光的人。反問會否是我們走得太快?朋友先呆了一呆,但好快反應過來,承認不能純以自己的標準作衡量。

平或貴丶快或慢丶好或壞等等感覺,都在有比較中出現。

自我感覺良好,除了如伯母般記性不好,只活在那一刻外,一般都是在和別人比較中得到良好與否的感覺。不少人為了得到良好感覺,會習以為常地丶潛意識作用下把別人的見解或能力看低,樂於批評別人,專注缺點,挑剔發大,自己便得到優於人的感覺。

想來若獨自一人,沒有物質上的選擇,這堆正面負面感覺,都不會在心中出現。又或者,看通這當中道理,接受自己,常思考反醒,免受感覺丶潛意識控制,心靈會更清靜詳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