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7日 烤鳥滋味



 小時候戶外燒烤,以豬扒雞翼腸仔為主,貪快熟香口易吃,從沒有燒烤整隻雞的。記憶中第一次吃燒雞,是外籍上司招呼同事到家中吃飯,在露臺燒全雞,忘記了味道如何,只記得燒好後上司先把雞翼切下,大聲問誰人有興趣?言下有誰會浪費胃納吃這雞肋的意思,然而震撼地一眾十多位香港同事齊齊興奮舉手爭吃,令洋人呆了,一隻雞只有兩隻翅膀,如何能滿足這班吃客?

自己吃雞是先挑雞中翼,上腿,下腿,絕少碰胸肉,相較下覺得胸肉粗糙乾且乏味。

來到法國,市場上有流動燒雞車,好壯觀地同時烤數十隻光雞,橫串排排掛在噴光牆上,每串自轉令雞平均受熱,那香氣老遠便聞到,嗅覺視覺雙重誘惑沒法擋,給欺騙了數回才學精,中看不中吃,雞中翼尚且可以,雞腿平平無奇少滋味,胸肉乾如柴皮。

首回到紐西蘭,吃了當地人把 Manuka 木放在炭上,在圓形有蓋家用燒烤爐內細火燒雞,近三小時才完成,令我意外,什麼也沒有做,只在半途把雞翻轉。雞皮油潤給木頭熏染成豉油雞的深棕色,那皮的味道複習美味難忘,肉慢煮至軟化,可以手撕開整隻雞,沒有搶胸肉吃,只是忘我地在啃骨頭部分和吃皮。

往後到亞根廷旅遊,首都有很多烤牛肉專門店,柴火放在後牆的架上,以側火燒烤,非慣常的火在下肉在上方式,油脂滴下而不會落在火上,燒出黑煙。原理和傳統廣式明爐燒烤一樣,火在中央而燒烤肉類掛在爐的四周,同樣以側火烤,設計實用保溫。

搬家後把家中燒烤爐設計為在後牆上建架放柴火,火在側面,燒鳥時放大盤盛載滴下油脂,放些煮好的薯仔蔬菜吸油,不用浪費。數年前在克羅地亞工具店內,買得用汽車窗門關上的摩打改裝而成的電動旋轉烤架,簡單價廉,成為家中的燒鳥工具。

雞肉燒烤得如何美好,若外皮不上色丶不香脆或沒有煙熏味道,真的差好遠,包裝好重要,最經典的莫如北京烤鴨和廣式燒鵝,外皮烤得香脆色澤悦目。上堂學習才知道當中秘訣,簡化了方便在家中做又不用浪費物料,往後烤鴨烤雞都輕易得到那效果。

自己的改良方法是抓緊雞或鴨頭丶頸,以滾水燙外皮一轉,皮收縮略挺起,抹乾後內外塗些少鹽,能分開胸口的皮伸手內進直接塗抹在胸肉上更好。一向覺得下少許鹽醃漬最少一天的話,雞肉更嫩滑細膩。放雪櫃吹乾數小時後,塗上一層以同等份量拌勻的蜜糖和醋,繼續放雪櫃吹乾外皮,皮愈乾愈容易燒得香脆,抹上了蜜糖醋則好快得到深棕色澤。

一般大小的雞鴨,約烤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最簡單的查看方法是把廚用探熱針插進上腿中央,有七十六度便足夠,沒探熱針的話可以竹枝插入上腿中央,流出的肉汁沒有血水色澤便剛剛好了。

最近烤了今夏養的珍珠雞,活得優悠吃得飽滿,清理後身軀有近二公斤,體內油脂不少,以同樣方法處理燒烤,翼大腿肉美好是意料中事,難得那胸肉意外的嫩滑多汁,味道清甜,服侍觀賞了她們一生,超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