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怎樣和走在人生邊上的人談天?



最近看到包裝食物上的 best by date 和 use by date,有點苦笑,聯想到人生,特別是生病的親友,病發,年輕的即是過了生命的 best by date,年紀老大的,更是 use by date 不遠。這是仍然健康的人腦海裏的想法,不能隨便和病人交流,也就想到和走在人生邊上的人談天好不容易。

最初看到這題目,只是看到而仍未有親身經驗,是二丶三十年前看蘇恩佩女士在患喉癌後,記錄自己的感受,是香港首位癌症病人的著作,看了很震撼,從沒翻看但清楚記得她的名字和內容。留於我心中有兩個重點,其一是她不知道癌細胞對她身體所作的傷害,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感覺,都是醫療報告的結論,所有苦頭和折磨,都因切割手術和化療而來,也實在不知應否感謝種種痛苦治療,反正最後仍然英年逝去。

第二點,她是位基督徒,生病前一直參加到醫院探訪病人的活動,給予關懷,安慰,鼓勵等等。她自己成為病人後,想起以前和病人的說話,非常汗顏,因為是以自己的想象,說些以為是合適的話,未曾經歷疾病,不知道作為病人的感受,身體所吃的苦痛,心靈上的失落。自覺說了不少真心廢話,見病人唯唯諾諾,還以為在做好事,其實可能令病人更愁苦。

這點在我心中留下烙印,那時沒有認識生大病的人,不能想象應如何談話,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也可多為對方想想是否在說不合用的話。

談話,是一來一回的交流,要大家有來有回地說話才是好的溝通,大家快活,和聽演說單向接收不同。

來到法國生活,接觸不同背景的人,已是成年人,不容易成為深交,且西方人一般容忍力較低,不合心水的話題好快在身體語言中表露出來,例如很少出門旅行的就不好多說旅遊見聞,少出外用餐的免談對星星餐廳的意見。

作為可交往的朋友,有小朋友丶孫兒的,最好詢問他們的近況,一定有話題,喜歡看電影的可查詢近期猛片心得,喜歡種植的問收成如何等,先投其所好弄好氣氛,易於持續。

若難得有人如此待我,詢問我喜好之事,也得留神,莫太喜出望外長篇大論由頭帶到尾,得關心別人的感受,看到暗下掩嘴打呵欠已太晚,多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好。

近年,終於開始面對過了 best by date 的親友,如何和他們談天成為需要的思慮。

在自己認識和病魔爭鬥的朋友中,感覺到病人因為得到較多關懷,且他們的世界突然縮細,不用工作,不能外出,沒有精神看新聞,因而全心專注於自己,身體和思緒,所以最簡單是聽他們傾訴,找機會作鼓勵,開解。曾經問病友的伴侶,得病後話題是否一直如此環繞治療情況丶挑選健康食物丶正面思想練習等,伴侶說的確如此,弄好身體是目前生活的全部。

聽了倒抽一口涼氣,因此非常被動,不敢提到自己的開心事件,旅遊大計,對將來的想法,不好破壞病友的正面情緒。

這是年齡相近的病友,希望他們成功把 use by date 推晚些。近日面對重病長輩,明眼人心知 use by date 不遠,而當事人對現代醫療仍有期望,妄想治療後可得回百分百健康,唯有更為被動,真心真話不能說,真心假話不想說,多聽少說好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