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在 Namibia 度過,是近十年前到南非旅遊後,再次踏足非洲大陸。南非有美好大自然風光,亦是看野生動物的好去處,今回再來非洲,首要是看原野中自由生活的大小動物,但亦想有看風景可欣賞作平衡,硏究下選擇到 Namibia 走一轉。
天
下午三時多到達,艷陽高照三十幾度,天空一朶雲也沒有,熱烘烘的倒是沒有流汗,還可以。來到酒店打開房間,看到床上的厚棉被,嚇呆了數秒,更覺四周熱氣迫人。梳洗後換上清涼夏衣,出外喝冷飲解暑,不一會覺得涼快舒服多了,再一會感到竟然有點寒意,到黃昏時實在吃不消,得穿回外套抵冷,晚上躲在厚棉被下溫暖地睡覺!
在 Namibia 的整個西部,天氣就是如此,日間炎熱乾燥,在西北部最高氣溫達四十多度,且風大,人像在熱風爐內,吹得乾枯枯的。活動都在早上及近黃昏時段進行,下午熱得頭昏腦脹,什麼也不想做不敢出外,只能留守在沒有冷氣的旅館內。到了晚上氣溫急降三十度,相差之大,未曾經歷,天天如此,直至離開海洋,到內陸地區,晚上的氣溫才沒有如此寒冷。
西岸沿海,是連續不斷的沙丘區,全年少雨,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因濕度特別低,熱氣在晚間快速地消散,由大熱轉為大冷。貼近海洋又在熱帶地區,卻濕度特低又少雨,真是難以置信的組合。原來是海洋中有寒流而非暖流的結果,海水長年只有十來度,在大太陽下也未能蒸發水份,產生雨雲滋潤大地,才有如此天氣和地理。
想起去年到 Ecuador,赤道上的國家,但所有在二千米山上的城市,都清涼舒適,完全和炎熱脫勾。這些可能在中學地理課堂上曾學習的現象,都如水過鴨背般全忘了,要到親身體驗時,才有深刻感受,自發查問原由,將會終身不忘。
濕度低,又少污染,在北部看夜空,月牙彎彎,明亮閃耀,可以清楚看到月球外圍整個圓圈。
地
看旅遊書的形容,在有限時空定下行程,由首都出發順時針方向走一圈,景點的風光,從文字中得到些概念。頭數站留在西部,由西南 Sossusvlei 沙丘區,沿岸北上,到海旁第二大城市 Swakopmund ,繼續北上到 Damaraland ,這段漫長的西岸路線,因全是沙石路而得緩慢駕駛。西岸海旁是沙丘,貼鄰是連串山脈,由南至北,一路上看著漸次改變的山景,有高壯的有秀麗的,有不同礦石顔色,有火山岩有沉積岩,有大小亂石堆....書中竟然沒有提及路上風光是如此變化多端,又獨特,在景點間長途慢走,賞心悅目。
其中一段經過峡谷,看到兩旁的山坡,全由大大小小鵝卵石和沙土積壓而成,可見在遠古年代,這裡定有巨形又流動急速的河道,才會滾動出大量圓滑石頭。而在 Sossusvlei 沙丘區域遊玩時,亦看到數個廣闊沙谷,有大量粗壯但已然石化的大樹,可見在某個時代,曾有充足雨水,養育樹木。
離開西岸往北走,是有名的 Etosha 國家公園,是看野生動物的地方,可以自由駕車沿路安坐車內觀賞動物,不可超越指定路線及離開車輛行走。不用導遊也能輕鬆地找到野生動物,和這裡的乾燥天氣有關,在旱季時草地乾枯,動物得走到水洞喝水,公園內的大小水洞,都有道路經過及設有停泊區域,可中距離地觀察動物由遠方走來喝水嬉水,成為最容易找到動物的地點。
而 Etosha 公園外圍,有私人經營的野生動物園,一般都會在旅館前方,掘一個大水洞,投宿者可舒服地坐好,一杯冷飲在旁,等待在不同時段出場的各動物。亦可參加由導遊駕車,在園內尋找較難看到的猛獸。
人
在 Namibia,土人的五觀可說是順眼舒服,因為英文是法定語言,很容易交談,印象最深刻是他們都舉止溫文,說話淡靜,笑容可掬,且是男女各職位都如此,不見倉促粗魯舉止,難能可貴。在各地區走了整個月,沒有看到聚在一起無所事事四處張望的人,感覺安全,這方面較南非好多了。
Namibia 在百多年前曾受德國統治,留下不少德裔白人聚居在大城市,德文亦是流行語言。也許因此,旅客中大半是德國人,及說德語的比利時和瑞士人,其餘的來自歐洲各國。從美國到非洲,普遍得乘兩回長途飛機,因而少見美國遊客,當真耳根清静。當地人沒有被美式到處付貼士文化教壞學壞,這裡的導遊,不會像在南美那樣,厚著臉皮定得收取貼士那麼討厭。
北部土著的語言,有多個以舌頭抵著上下顎,或左右唇發音的詞彙,有點像鳥兒鳴叫聲音,十分別緻又悅耳。土人亦愛唱歌,有些旅館員工在客人進來時會歌唱迎賓,飯後即興高歌告別,音域寬廣宏亮,他們說在村中晚上若有人帶頭唱歌,一定沒完沒了,沉醉其中。
如南美土著一樣,一向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到十九世紀才由傳教士以英文字母,把土語記錄下來,現在以此教育下一代書寫發音,保存文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