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也不會想到在愛爾蘭,這個有百份之八十五牛乳製品出口的國家,會被迫捲起衣袖,在家打造牛油。超級市場內牛乳製品成行成列,有機牛奶丶乳酪丶芝士丶忌廉不缺,各種牛油(大廠丶小農場)亦多,唯獨沒有機牛油!
可以在出售有機食物的店內,買到來自荷蘭的有機牛油,可是色澤慘淡米黃,知道以荷蘭的天氣,和有限土地,乳牛外出丶吃青草的機會不多,所以顏色如此。而愛爾蘭天氣較平均雨量足,乳牛有近十個月可在外吃青草,所得的牛油色澤金黃悦目,營養大不同啊。
上網查找,全國只有兩個農場生產有機牛油,在當地出售,一家在 Kildare 區,離家什遠,另一家在居住的區域,每星期六在距離一個小時車程的市場出售。來到市場找到小攤檔,是一對年輕夫妻開設的有機農場,有十隻乳牛丶雞群和數隻豬,是二人能應付的工作量。
問愛爾蘭乳牛場這麼多,產量大,以有機方法運作的亦不少,為何只有兩個小農場做有機牛油?女主人解釋,在國際及本地市場上牛奶需求量大,生意不缺,實在不用花時間及投資機器做牛油。
他們原來也計劃只賣牛奶及乳酪,因為週末要到市場做生意,而每早仍然得為牛群擠奶,但已沒有時間入瓶。放了一天,乳脂都浮到上層,他們出售生牛奶,不好再攪動拌勻入瓶。為此才決定投資機器,取出浮面忌廉,打作牛油。
她說打作牛油後,留下的大量 buttermilk,營養很好,有顧客會買來做麵包丶蛋糕,但仍然消耗不了,倒了實在浪費,他們才置下豬隻,作豬糧用。以有機方法運作的農夫,對環境和物資使用都較上心。有機大牛場產量大,要處理大量 buttermilk 不容易,就選擇不造牛油。
明白。這小農場牛油產量太細,得買些雞肉丶豬肉,才可以撘單買件牛油,且來回兩小時為買一件牛油,並不化算。上網查看自家造牛油方法,其實不難,以忌廉作原料,以打蛋 / 忌廉機打至分離,用布搓壓吸收多餘水份,混入百分一的幼鹽,分小份包好,放冰箱收藏,完成!
最奇妙是這裡有名的有機乳牛場 Glenisk,出售的有機忌亷,竟然有高達百分之四十五的脂肪,即是買一盒五百毫升的忌亷,打造後可以得到一件近二百克的有機牛油,色澤濃厚艷黃。家中機器每次可打一公升忌廉,一般做兩輪,即時有八百多克牛油存貨,遠較駕車去市場買更方便省時間,又學到多一個技能,一舉數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