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 注定不會抱孫

 



 

最近認識了退休年多從 Dublin 搬到這裡居住的鄰居, 因為都是新來的, 亦同樣喜歡行山, 結伴行山又互作客家中吃飯交流, 很快便熟絡。

 

起初相識的原因是看到他們家園有四個蜜蜂箱,我們也有養蜂的念頭,便扣門自我介紹,請教養蜂方法。愛爾蘭先生已業餘養蜂數年,樂於分享,原來是十分認真地每星期丶頂多十天便打開蜂箱視察一次,查看蜂后位置丶產幼蜂數量丶蜜糖份量等等,管理嚴謹,不能越雷池一步,且把蜂后雙翼剪去,免得年中蜂蜜收成好時帶隊離巢,另建新居。

 

這樣多工夫去養蜂,不大合我們的想法,但無損交往。作客吃飯時知道是吃素的,其實是兩名兒女的選擇,原因是不接受現代密集飼養牲畜的方法,他們和兒女親厚,也就跟隨,一起吃飯時方便些,不覺得不吃魚肉有什麼大損失。

 

若果真的重視動物福祉,又為何剪去蜂后雙翼,嚴格控制蜂箱運作?可見十分重視兒女的意見。

 

常覺得愛爾蘭人友善容易談話,他們亦如此,平和順遂的人生,結婚養育兒女工作退休,對人生沒有大要求,人有我有就好。常提到兒女,很快便平和地說兒女已有伴侶,將會有新抱女婿,只是新抱是女兒的伴,婿是兒子的愛人,兒女本性如此,就得接受,是注定沒能抱孫了。

 

說時平淡自然,我倒為兩位友善的人傷感,首次遇到兩名兒女都齊齊有不同取向的家庭,不知機會率有多高,而就給他們碰上。

 

查看資料,在2016年愛爾蘭已經可以同性結婚,亦可以領養兒女。他們的女兒,若然喜歡,亦可找人捐精人工授孕,生有一半血源的兒女。但要小朋友明白,為何大部分人都有父母,而他們有雙母親或雙父親,當真不容易,相信鄰居知道兒女不會有如此安排,所以得接受沒有孫兒的宿命。

2 comments:

  1. 文章很好,寫出人生就是帶點無奈。
    其實只要活好自己的人生,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已是幸福,其他的隨緣就好了。
    期待更多分享,謝謝!

    ReplyDelete
    Replies
    1. 多謝留言.
      活好人生重要, 不少父母大半生忙於工作和養育兒女, 退休後望抱孫, 以為這就是生活,已忘記了自己的人生.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