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水果中有果王果后的排名, 由來已久,也不知是誰做的決定,其實水果各有特色,悦目顏色丶味道丶水份丶質感等,有其理想吃的場合。在歐洲,沒有看到標籤那個水果是王是后,在春末初夏打後,不同水果隨著收成時間一浪接一浪地推出市場,到了現在,輪到無花果在市場上稱王。
家中有兩株不知年無花果老樹,並排而立,二十多呎高,一結青皮果子,另一是紫色果子。八月底看到鳥兒在樹頂留連,便知道果子開始成熟了,鳥兒較我留心變化。不像桃子丶車厘子丶李子等,果子未熟時鳥兒已來啄咬試味,留下破洞給其他蟲蟻享用。無花果是唯一的果子,鳥兒只會在成熟時才來明吃,這較公道,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美味樹上熟果子。
無花果樹根深長,可在貧瘠土地和乾旱環境生長,不用修剪丶施肥丶澆水,又全無蟲害,省下好多工夫,而年年結滿果子,真正是家有一老(無花果樹),如有一寶,我家有紫青兩老,更是滿足。最難得是一樹果子,以四丶五隻為一組地在枝幹上生長,每組內一隻接一隻地肥大,慢慢由硬轉軟成熟,收成期有近一個月,以可慢慢享用,慢慢轉化,不用吃撐,不用急忙收成,沒有一大堆果子得趕緊處理等煩惱。
老樹枝椏極多,伸展長遠,不是筆直地生長,大都彎彎曲曲的,頗有彈性,這是優點,方便收成,因為樹長得高大,且在斜坡上,不易爬梯採摘,上半部的果子就大方地給予鳥兒吃好了。下半部伸手摘後,取出超級無敵摘無花果工具-手杖,拿著末端,以那彎曲手把勾下彎曲樹枝摘下果子,增加了兩呎高採摘範圍。
無花果是落葉喬木果樹中,唯一沒有硬果核的,啖啖果肉,像在吃巨型草莓那樣方便。有年九月到土耳其,那裡夏季長且炎熱,無花果巨大甜如蜜,難以想像的甜度。相比下,我家的奀細微甜,蚊與牛的差異,也就自我安慰少甜可吃多點,吃多些纖維好了。
每天摘一籃子,吃不了多少,一半以乾果機吹乾收藏,放湯用外,亦是健康零食,亦會放進燜肉中,增甜和稠。
另一半做為果醬,自己喜歡把三分二的果子切半,以乾果機吹至半乾,另三分一以檸檬汁和薑絲煮爛,才加半乾果子煮沸,這樣無花果醬仍然見到果子外貎,甜中微酸少辣,不是爛糊死甜的果醬。
無花果的花內歛,藏在新長枝椏的嫩芽內,傳統品種得有特別黃蜂幫助授粉。我一向擔心搣開果子會發現黃蜂乾屍,多噁心,但從未看到。看資料知道現在的品種是如無核水果那樣,只長雌花,不用交配,能自行結果(果肉),而沒有籽,得改名無花無籽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